文/沈周霄
《管子·禁藏》: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
朋友圈,有朋友晒出一段伟人牛顿的丑事,然后,有些朋友就大为诧异,以为伟人怎会有这等之事,感觉颠覆自己的认知。其实,大家都是人,伟人也是人,没必要把任何人(包括伟大人物)神话。
伟大人物,也有黑暗之面,很正常。
杰克逊有恋童癖,梵高有精神病,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癫痫……
另外,许多伟大的政治人物更是存在道德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美国著名总统肯尼迪情人无数,玛丽莲·梦露就是他床上尤物。
个人的愚见有三:
一是,最伟大的人,能坦然面对不足,管控好阴暗面,不使之危害别人,并能不断缩小自己内心暗黑的疆域,甚至有勇气曝露在公众视野,如日之食,众人瞩之。
二是,次之之人,能坦承阴暗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求诸己,不做假仁假义的道德婊。
三是,最糟糕的,成为一个道貌岸然的“道德婊”;道貌岸然,却衣冠禽兽,内心龌龊,却伪饰高尚;并假仁假义地以此来为己获利,擎其“大旗”,站在道德高地上,伪装成圣人,迷惑并颐指气使,蔑视普通人的欲望与苦难。
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是二元对立的双方。
但在实践中,却是矛盾统一的两极,彼此在一定条件下互为转化。
没有真正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
在99.9%的人体内,君子和小人都是矛盾转化的双方,此时君子,彼时小人,对你君子,对他小人……只不过每个人君子和小人的百分比不同,有人70%君子30%小人,有人90%小人10%君子。你若不信,你去看看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并关注下他对爱人的态度,就能理解我的观点。
真实的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圣人;也没有100%十恶不赦的小人。
能不断反求诸己,不断把自己放在世界与众人的目光下炙晒,不断缩小自己的阴暗面,这样的人,我以为,他们已经行走在求圣之路上。
科学研究表明,1111人中,大约的比例是,1个人是至善者,10个人是自我实现者,100个人是逐利者,1000个人是混沌状态下的“无明”者。这几个类型,不是孤立的,他们会彼此综合,有的人有至善的方面,但逐利方面可能是他内在动机的主要方面;有的人是“无明”者,但他内心深层次的自我实现愿望或许处于潜伏期没有被激发或挖掘出来。但大致比例是如此的。至善者,天然地以“利他”为快乐;自我实现者,他需要向全世界证明“他一生为何而来”;逐利者,他们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无明者,他们的人生及时行乐,没有深入或觉得没必要深入思考自我人生的意义。
说到君子与小人,历史上有一则公案。
至圣孔子99.9%的时候是君子,但也有小人的一面。
公元前496年,孔子得偿所愿做了鲁国司寇,同时代理宰相职务。
履新的第七天,便“假公济私”杀了一个学术授课在当时,比他更风行的,大学者——少正卯!
理由是,少正卯是宣扬歪理邪说。
其实,少正卯,只是理念不同。
孔子是儒家。
少正卯是法家和纵横家。少正卯的学说在当时更受欢迎,也更有实操性,如果少正卯活着,可能后来就没韩非子什么事了,至少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会有少正卯一席之地。
少正卯的学说中,还有当今也风靡的励志学和成功学,能够解决人如何实现尘世意义的幸福的问题。因此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沉迷于少正卯的学说中。以至于,只要少正卯和孔子在同一个地方开馆授课,孔子的生源就急剧流失,史载除了最铁干的孔粉颜回没有去过少正卯那听课,其余三千弟子无一例外。
因此,孔子掌握权柄后第七天,就赶紧把“大事”给办了。
把学术之争,扣以道德高帽,再以政治手段,把对手整死,甚至最后还『暴尸三日以示众』,以“正”视听。这,成为了孔子一生的污点。有史可查。
君子与小人的二元对立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儒家经典上,遍处都是——
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绝大多数都是想用“道德”工具,来解决“法律”问题。
我简单用现代汉语概括翻译了一下,大概有这么些君子与小人二元对立的观点:
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
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
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
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
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
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
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
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己私;
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
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作假;
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
君子一身正气,小人满身邪气;
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
君子喜做明事,小人常来暗事;
君子说完就了,小人恨一辈子;
君子不害他人,小人四处害人;
君子心无邪念,小人常攻心计;
君子忙于工作,小人忙于拉帮;
君子绝不拍须,小人喜献阿谀;
君子没有妒念,小人嫉妒君子;
君子不去毁谤,小人常寻是非;
君子不窥人私,小人喜寻隐私;
君子不议他人,小人常传加毁;
君子不欺孤独,小人专欺幼弱;
君子心喜公正,小人常看势力;
君子勇于担当,小人常辩己错;
君子总是谦让,小人气焰嚣张;
君子看人优点,小人常看人错;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常播人短;
君子财路取正,小人常暗弄假;
君子怜惜弱者,小人专喜嘲贬;
君子喜欢帮人,小人只会推井;
君子经常反思,小人以凶为大;
君子品德高尚,小人品行拙劣;
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
大家可以简单对照下,以上评价君子的诸条都能做到的话,就是君子!
那么,试问,世上可有绝对的君子?
真的很难存在,因为以上诸条都做到,那可能就不是人了,而是神了,至少也得是“圣贤”的高度。
并且,有时候光用君子的一套,其实在社会上很难行得通,所谓“大黑有白,大白有黑”“左手慈悲,右手雷霆”。小人的一套,有时是管用的“术”;君子的一套,有时是形而上之的“道”。何况,小人,在古代,其实是和君子(贵族)相对的“普通人”(平民)的代称,还有阶级地位的影射在内。
中国文化最糟糕的地方,就是把君子与小人,绝对化,二元对立化,没有注意到两者间的动态平衡。这样的后果就是,“口头上君子,背地里小人”的“伪君子”“双面人”流毒遍野,风行于世,因为“君子”嘛,反正谁也达不到,不就是面“旗帜”嘛,借“君子”的面具,来达到实现自己私欲、权欲、利欲的目的,这样内心的人,可是从古至今,大有人在。
与其,大家去做都达不到的高高在上的“伪君子”,倒不如,坦坦荡荡地承认,绝大部分人的起点,都只是个“真小人”,然后一点一点挤去内心的阴暗,去提纯自己的“君子度”,成为一个真正坦荡而磊落的“君子”。
中国文化,以“善”为美;西方文明,以“真”为美。两者可以适当结合下,把“真”作为底线,去伪存真,坦荡磊落地承认客观事实存在的“假”的一面,然后坦然面对自己是“人”就有阴暗面的一面,知耻而后勇,接受自己的愚蠢,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求圣”之路上的自强者。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强大的人,能够拯救自己;圣明的人,希望影响世界。
但,不把人,甚至是“圣贤”神化,不搞个人崇拜,即便自己充满魅力,也绝不希望别人“神化”或“崇拜”自己,这是做“人”的底线,是道德进步的底线,是社会繁荣的“烟火气”与“奠基石”。
道德可以借以弥补法律的漏洞;但绝不能以为道德工具就够代替法律,并甚至以之作为对人对事的底线标准。
通过上面所述,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对人道德的标准,绝对不是一个底线标准,而是一个近乎难以达到的精神高地,既然是如同珠穆朗玛一般的存在,那么,就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抵达的,绝不要把高标当成底线,否则“岳不群”就“东方不败”了!
精神的高地,世人都应都可景仰之,并且尽自己所能攀登之,足矣。
不必,强求,甚至妄言——人人皆君子也。
我最喜欢的一句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名言是: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慕君子之风者,不妨先从此道做起,则不易坠“伪君子”之路矣。
沈周霄·成长语文
2019.8.5
中国文化最糟糕的地方 ——就是把君子与小人二元对立 中国文化最糟糕的地方 ——就是把君子与小人二元对立 中国文化最糟糕的地方 ——就是把君子与小人二元对立 中国文化最糟糕的地方 ——就是把君子与小人二元对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