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看了一本熊十力先生的著作,匆匆忙忙的结果就是走马观花,一个接着一个无根底的想法攀缘驰骋、生生灭灭、轮转不息。
一直都是个庸俗的人,所以从来也都以为佛家讲的都是因缘果报、转世轮回。而俗世里的人对佛都是有所求,求富贵、求平安、求一切求不得,让庸俗的人也开始对佛家另眼相看了。
然而到底还是读了一点点书的,便也知道哲学不是宗教,佛教不是佛学,求佛不是学佛。至于什么是佛学,却仍是一无所知。尤其是经历了上千年的积累之后,无论从哲学方面,还是从宗教方面,佛陀的思想已经从极端抽象延伸到极端世俗的方方面面,若释迦果然有知,不知他是否也会为此而大感惊讶。
当然许多佛经记录的是佛陀的语言,而佛陀却很怕信徒们会拘泥于言辞行迹,却领会不了言辞后面的深意。一成不变照本宣科的教授,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也会变得落伍过时,无所作用。变与不变的关系,也是佛学发展的必然内容。唯识宗大概就是佛学适应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之一吧,至于这唯识宗的思想,到底有没有理解了佛陀的深意(这似乎应该是不变的),有没有适应了时代的变迁(这似乎应该是不断变化的),却是难以有个定论的事情。
熊十力先生通过《新唯识论》这一本书,阐释了他对唯识宗思想的批判。而这种批判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的,也融合了道家法家的思想。对于唯识宗虚无缥缈的那部分唯心主义,熊十力先生用形而上的语言予以了反驳。而对于唯识宗消极避世的那部分思想,熊十力先生则用儒家正大光明、养浩然正气的态度予以了纠正。
佛陀认为人人都可成佛,这就像儒家说人人都可成圣,吾欲仁斯仁至矣。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自了,不是为了求富贵,求解脱,也不是为了在空洞玄虚的思想里兜圈子,而是为了能够不背上不必要的枷锁,为了认识到世界与自然对于人的本质之后,却仍能够自然而然的活出人本来的样子。
道术将为天下裂,对于玄之又玄的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便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思想流派,东方的、西方的、哲学的、宗教的、佛家的、儒家的、道家的……但是在分裂的同时,又在不断地融合。熊十力先生的思想便融合了儒释道的精髓,甚至还有包括了许多西哲的观点,可见道仍是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看到的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形态,但这不一样的形态后面,却是同一个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