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不要做掘地蜂 - 拆书&写作篇

不要做掘地蜂 - 拆书&写作篇

作者: Jackyzhuzhu | 来源:发表于2017-08-02 07:38 被阅读396次

(对标题有兴趣的,见文末彩蛋故事)

现在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个人学习的时代,各种网课,工作坊层出不穷。很多人都知道输出倒逼输入,我不例外的准备加入其中,可是,每到写作一刻,都像是经历了一次水深火热的考验。

如何才能快速高质量的产出?我问了小师弟后,他给我邮了本书《完全写作指南》,作为拆书老油子,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一段,在介绍这一段前,如果你和我一样有着这样的困惑,不妨刚开始来做道测试题:

【回忆一下】你的写作习惯是:

A. 提笔就写,洋洋洒洒2K字

B. 精雕细琢,列好提纲再来写

C. 写些关键词,然后逐个展开

如果你选择的是第一种,回望下你的写作过程,会不会有走到一个节点,又发现了好多新的枝枝丫丫,总收不了尾,再回读你的文章,是否会出现主题模糊的情况?如果你选择的是第二种,在这样快节奏的时间里,你的准备时间需要多长?而第三种,写的时候会不会出现顿卡,或者也放飞自我了?

讲到这里,回到我们的写作目的上来,每个人的写作目的可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潜移默化的:你的写作习惯正重塑了你的大脑的思维模式。如果你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关注了你的产出 - 文章,也刻意磨练了写作的思路和习惯(好吧,就是各种套路),自己的收益会更大。

在这本书当中,开篇的写作流程就传授了我们一个重要流程:轮盘法,其中,我读下来最受益的就是将我们熟知的“头脑风暴”法运用在写作准备上。

提笔之前,先深呼吸一下,太多想说的东西,就像连绵的山峦,高低层次各不相同,如何有逻辑清晰的展现?别着急,先来个脑暴,它有四个原则:

写作“头脑风暴”四个原则:

1. 想出的点子越多越好;

2. 不要审查,不要评论;

3. 接受不同寻常的想法;

4. 合并改进你的点子。

在我自己使用和给小伙伴带拆时,我发现了这几个问题:

1、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小心在这个阶段就掉入构思文章的陷阱中了;

2、到底是往横向拓广,还是往纵向深入?

我练习完回顾原文,找到了自己的理解:刚开始应严格的按照天马行空的思路走,太早的构思文章,会让自己思维局限,可能会遗漏掉更多的精彩和亮点;对于第二个问题,在头脑风暴的阶段是寻找更多的点子,所以T字当中,这个横轴的长度更重要。

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总觉得心里不放心,怕会变成了断了线的风筝,自己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10分钟的小闹钟,在这段时间里,围绕着你想探讨的主题,尽情的放飞自我,跨越时空,越多的奇思妙想越好。10分钟之后,回来后,再去选切入点,并组织逻辑结构。

这篇文章的组织,我就是花了10分钟脑暴了以后写的,因为是给自己看的,写的时候一定不要在逻辑上死磕,组织的时候再去归并就行。也给自己不断精进的机会。

今天的头脑风暴手稿

结尾,讲一个最近阅读的故事。讲的是掘地蜂的觅食过程研究。掘地蜂有很多捕食绝招,算是昆虫界的高智商。这里提一个细节,每次将食物拖到洞口,它都会绕着洞口走一圈审查一番,再将食物拖入洞内。于是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每次掘地蜂绕一圈的时候,科学家就把食物往外拉,于是掘地蜂又重新将食物拉入洞口,再绕着洞口走一圈,这样来来回回40次,没有一次例外。于是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

掘地蜂看似智能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基于基因的刻板的、自发的行为。

另一个哲学家就着这个研究结果,问了一个恐怖问题“你凭什么确信你不是掘地蜂?”

写作,这样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对我更有价值,我或许以后也可以问问自己,提笔的当下,有没有类似掘地蜂的行为?让自己笑出来的有趣思考。

完全写作指南

相关文章

  • 不要做掘地蜂 - 拆书&写作篇

    (对标题有兴趣的,见文末彩蛋故事) 现在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个人学习的时代,各种网课,工作坊层出不穷。很多人都知道输出...

  • 我们都是掘地蜂

    李善友在一篇文章里讲了掘地蜂的故事。 掘地蜂是一种很有智力的昆虫,它们会把捕杀到的蟋蟀拖回洞,然后在洞里产卵,让自...

  • 悟掘地蜂

    今天分享一个昆虫的故事,是来源于李善友先生的一篇讲文。蜂类族群里面有一种“高富帅”叫掘地蜂,生性雄猛,肤气帅丽...

  • 不做掘地蜂

    听朋友说公司有通知,要从下个月继续开始搞会员数量。我一听就起来一个好麻烦,不想干的情绪。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 人人都是掘地蜂

    最近,掘地蜂这个昆虫被混沌大学的创办人李善友提起。掘地蜂,欧洲最大的蜂,黑色,爪上多毛,性情温和,不被抓住...

  • 人人都是掘地蜂

    掘地蜂是一种飞行昆虫,科学家对这种昆虫的行为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掘地蜂在找到食物以后,会把食物放在洞口,飞到...

  • 人人都是掘地蜂

    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

  • 你我都是掘地蜂

    今天听了李善友教授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种掘地蜂,它在洞里排卵,等孩子们出来,它就出去找食物回来给他们吃。 有一次,...

  • 掘地蜂的故事

    今天是一个学习的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 对很多人来说,每天不在朋友圈晒一晒自己新的学习成果读的书或文...

  • 认识自己的各种模式

    下面是很会说故事的团长在实修群里讲课的故事。 之前我写过掘地蜂的模式,掘地蜂的行为模式是刻板无自知的。其实有很多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做掘地蜂 - 拆书&写作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fe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