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胜于繁

作者: 和芷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6-05 15:42 被阅读0次

            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随着近年传统文化主见回归,关于汉字是否恢复繁体字的争论再起波澜。一些人积极呼吁繁体字的恢复,他们认为汉字是工具,更是文化,汉字的简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和扭曲了传统文化,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需要担起这份文化传承的使命。

            于我之见,汉字简化本身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汉字简化未尝不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过多拘泥于形式反而枉顾其本质含义也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

            繁体字的倡导者,认为回归繁体字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才能抓住文化发展的主脉,不移根基,勿失本色。但是,纵观历史发展的潮流,汉字的简化之风,从古至今,早有端倪。由甲骨文象形字到小篆再到楷书行书,其总趋势就是由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简体字见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简体字不断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这个过程蕴含了从古到今的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象征着中华汉字文化的进步,更孕育华夏文明流淌不息的长河。传承和发扬简体字书写未尝不是一种对传承发展华夏文化的最好的诠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慢节奏早已不适应社会,取而代之的则是快节奏的生活。并且在汉字的推广识记与使用方面,简胜于繁。简化字方便人们的书写、记忆。现在中国人绝大部分都一直书写简体字,若要推行繁体字教育,就必须从孩子抓起,其规模之大,难度之艰巨,花费时间之长,可想而知。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设想学生考试。本就不充足的时间里,学生们还要小心翼翼地写那一个个复杂的字,这根本不能有效率地完成答卷。文化重要的不是形式,文字的本质是告诉,是记录,而非刻意营造,简化能促进社会进步,这是无法阻挡的脚步。简化的字只需几笔,不仅简洁精炼,而且节省时间,能够迅速表达和传递有效信息。

            简化汉字,内涵不变,不要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负担。使用简体字,既提高了速度,又提升了品质。简化的汉字,依然承载着情感,并且能更好、更快地传承和普及华夏文明。汉字简化的过程,不过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罢了。文化不会因此而停滞,而会因此而发展。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倘若要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就应该以简化字的方式进行传播。因为只有让外国人理解中文,他们才有可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简化字,对于汉语国际教育更为便利,使外国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中文,品味中华文化。传播文化的方式多样,汉字的书写也多种多样,不要让传承传统成为一种负担。     

            汉字是传播文化的途径,不能顾此失彼。我们不应该对现在文化的发展迷失方向,患上“文化恐慌”的症状。应当相信文化是藏于文字中的,但并不是藏于文字复杂深奥的形式之中的,而是字字句句积累的灵魂,那些在脑海中如水压轻轻打转的瞬间。

            当然,人们用简体字,不代表人们忘了繁体字。我们将繁体字上升到书法艺术的高度,不正是提升了其文化价值吗?

            中华文化历来内敛,文化的传承也一样,让繁体字化作一碟馨香的墨滴,留在心中,藏在脑海,丰富内涵,提升气质。我们不是要抛弃繁体字,而是为它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安身之处。若是一味强调坚守繁体,不免有守旧主义的嫌疑。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方是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上上策。无论是传承中华文明上,还是汉字的推广与识记上,意蕴与内涵的表达上,简胜于繁。我们应让“繁体”沉淀为民族的内在气质,让它不再浮于表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胜于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fw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