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总是笑笑的。“喂,哥儿们!”他一跳一跃地迈雀步过来了,还趿着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儿八经的西服领带——总之,他们在着装上走极端,却要表现一种风度。
弹一根自个吸了,开始说某某熟人活得太累,脸始终是思考状,好像杞人忧天,又取笑某某熟人见面总是老人还好,孩子还乖。末了就谈论天气,那一根烟在说话的嘴上左右移动,间或喷出一个极大的烟圈,而拖鞋里的小拇趾头一开一合地动。
闲人的钱并不多,这如同时髦女子的精致的小提兜里总塞着卫生纸一样,可闲人不珍贵钱,所以显得总有钱。
钱是人身上的垢痂,这理论多达观,所以出门就招出租车,也往豪华宾馆里去住一夜两夜。
闲人的朋友最多,没有贵贱老幼之分,三句话能说的来,咱们就是朋友了,“为朋友两肋插刀”,让我办事就是看得起我呀!闲人的有些朋友是在厕所撒尿时就交上了。
闲人却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角色,可以说,都极聪慧,他们都有文化,且喜欢买书,只是从不读完每一本书。但学问已经足够了,知道弗洛伊德,知道后羿,知道孟子、荷马、毕加索和阿Q。
闲人不怕苦,不怕死,满世界里唯有两怕。一怕结婚。虽然不断地有姑娘相伴,但闲人已经是老大年龄了仍未结婚。他们总希望有一个美丽的,既温柔又风野、能吸烟能喝酒能跳舞能谈人生能打麻将的老婆,遗憾的是众条件总不能集中于一身。二怕寂寞。寂寞如狼怕火,寂寞如鬼怕唾。他们预防着某一日任何人任何力量治不倒他们而要将他们寂寞独处的残酷…
据闻在一次高级的会上,天文学家说,因为天上的太阳的黑子增多才有了这些闲人;地理学家说,因为地上的草木减少才有了这些闲人;人类学家却一口咬定是人太多的缘故,南瓜葫芦一条蔓上花开得太多必然是有谎花的。会议上的这些争论当然闲人不可能听到,听到的是平日周围的人喊其“闲人”,闲人就甚是不悦,回一句:哼,我们才是忙人哩!
——《自在独行》之《闲人》
教育者首先应对这类现象的出现有科学而清醒的认识。
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那种“朦朦胧胧的意念、感情”,实在不是“早恋”——“过早恋爱”,而是“早念”——“过早的意念”。
初中生产生“朦胧情”,就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出于一种既幼稚又纯洁,既荒唐又美好,既感到羞涩又感到兴奋,既觉得不切实际又觉,庄严崇高的矛盾复杂心理。教师如果对此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是会乐意接受引导的,甚至会充满信任地向教师吐露心曲。
这里我想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几段精辟论述:“尊重、关怀、细心、掌握分寸等原则在这里具有决定性意义。爱的情感的产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他是长成芳香的玫瑰还是带刺的飞廉,这有赖于我们教师的爱护和教育。当然可以把它剪断或连根拔掉,但这样做就会严重伤害一颗敏感的心,一株新发的幼茎就会长成畸形。”“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他们的隐秘角落采取粗暴的态度,最容易从男女青年的相互关系中驱逐出一切高尚的、有道德的、明快的审美情感,并把爱情的生理本能的一面推到首位,积极不健康的好奇心,使男女同学更加疏远,对交往产生一种难忍的恐惧症。”“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持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
引导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的工作,首先,是设法通过各种活动创造一个精神生活充实、健康的班集体,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其次,平时在学生面前对男女方面的问题不回避,正面解释,消除学生对此的神秘感。再次,通过各种方式教会学生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情感。
“一个集体的生活越是丰富多彩,这类问题就越多。”(苏霍姆林斯基)但是,教师如果掌握了主动权,“朦胧情”就不会发展成为“早恋”,而会升华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美好情感。
——《我这样做班主任》之《浅议“早恋”》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多年的经验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知识不够巩固,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看出、没有理解各种事实、现象、真理、规律性之间相互交接的那些“点”,正是在这些“点”上产生了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及其他的联系的。
这么说来,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如果你弄懂了这种依存关系的实质,你就能解开那个“连环套”:学习新教材的时间不够用,是因为时间花在检查家庭功课上了,而检查家庭功课占用很多时间,又是因为教材没有充分学透。
——《给教师的建议》之《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