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近日,小澡哥读书,读到韩巍教授对管理和管理研究的认识与思考,颇受启发,摘录部分读书笔记如下:
1. 管理的本质是实践,是解决问题,是让组织、社会包括人类生活得更好。管理的本质决定了管理知识的本质只能是与实践对话,需要经验表征却未必完全符合,需要意义建构却可能荒腔走板,但好的管理知识应对实践有积极向好的干预。
2. 实践本身就是人类在互动关系中不断建构的——“生成性”——行为,而管理研究的价值就是从认识论意义上如何借由主体间性的“呈现、诠释”,达成某种“情景化”的理解,以改进个体、群体的生活。换言之,走向“科学”的管理研究是在试图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白日梦”。
3. 管理研究的意义何在?首先,要尽可能诚实地记录我们所观察、体会到的实践经验,可惜这样的研究少之又少;其次,对实践经验要有比较独特的解释,不能满足于“包装常识”,或者通过剪裁生动的经验生活以适应西方理论对中国实践的“阳光普照”。
4. 理论作为精炼的管理知识是用来启发心智、塑造行为,从而干预组织、社会生活的。好的管理理论,不是因为它“科学、严谨、逻辑”,而在于他对当下(过往)管理实践的解释力,在于它对未来生活可能性的想象力,包括其综合的吸引力。
5. 管理实践的复杂性需要人们倾听来自不同管道的声音,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以激发人们更全面地探寻管理的奥秘。这里不是东风压东西方或者西风压倒东风的文人相轻,而是对不同方法论的局限性,或者说我们所信赖的方法论的可能边界的真正反思。
6. 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的管理学,其职业的合法性,也就是管理学者的使命,就不能像数学家、哲学家、艺术家那样,仅仅关注于自然构造的数学表达,意识、思想、理性,以及音乐、雕塑和绘画,而更应该像工程师那样能够帮助人铺路搭桥,像医生那样治病救人。
7. 作为一门实践学科的管理学,最终必须回到现实,接受实践的考验。一个理论体系,一个经验研究,如果不能解释现实中组织管理实实在在的运作机理和结构,怎么可能体现它的价值?如果仅仅是把“显而易见”的常识装裱起来,又会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贡献?
8. 中国的管理研究者,有必要仔细梳理和甄别那些来自西方的管理术语,在中国的语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具体的所指)。
9. 大学(学院)首先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应当是所有大学教师的首要追求,我应先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大学(学院)是生产新知的地方,就管理学院的研究成果,除了在学界的“影响力”,更应该追求服务于管理实践,使个人、组织、社会变得更好。作为研究者,言说(发表)只是起点,那些成果不该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最重要的是,它应该具备值得分享的品质。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未必不能追求“免于欺骗的人生”,尽管谁都无法避免自欺欺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