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8/357 2月5日 初一
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小时候盼着长大。
小时候喜欢过年,是因为物质匮乏,过年有新衣服、有很多好吃的,外出走亲戚便成为一种期待。长大之后,随着角色的增多,意味着我们做事情考虑的因素也会增多,烦恼与之剧增,物质条件变好,焦虑也与之剧增。
过年,对于我们而言是一定要回家的,父母健在便是我们最大的福报。
放假的时候,是不饿的,对于我这种偏瘦的人而言,觉才是能量的来源。
勉强的吃了几个饺子,开始文章写作《天底下有一种人叫做母亲,她们始终都在为家人操心》。
我写作的时候,我妈外出找人,得知14:30我和我妈要先下地归置蔬菜种苗,加快写作步伐(过年干活在我们老家非常常见)。
当生活的压力袭来,很多事情你都可以慢慢学会。
比如:开电三轮,有一块地所属的那条路是非常崎岖,我坐在上面很是担心,我妈说你别怕,而她也是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学会了各类种菜技能。
我妈说,“不是万不得已,我也是舍不得让你下地干活”。
我们过的好,就是她最开心的事情。
2
29/357 2月6日 大年初二
奶奶的生日会
我奶奶的生日是腊月二十六(阴历),因为临近过年,所以大舅这几年都会将奶奶的生日放在初二,初二一家人都能聚在一起。
奶奶步入老年之后的这几个阶段虽然 不能完全参与,但在陪伴的过程中感受一二:
1、身体健朗
奶奶身体向来很好,胃口也特别好,因为经历比较多,所以她会一致感谢社会政策,感谢国家的好。
我出生的时候奶奶63岁,那时,她已经开始不种地了,为了维持生计,奶奶陆续的养过鸡、兔、羊,会在每年秋收时拾麦子、玉米,然后拿去卖。
日子虽不够富裕,但奶奶对待生活很是认真:
无论多么忙碌,她都会认真做好每一顿饭,我特别爱吃奶奶炒的米饭,颗粒不粘。
会认真收拾家务,洗干净每一件衣服。以前奶奶的衣服都是她自己手洗,她会揉搓的非常到位,衣物干净整洁。
认真感恩帮助过的每一个人。到现在为止,她还会念叨曾经对她好的每一个人,时令蔬菜下来的时候,她会第一时间挨家挨户送去。
2、第一、第二次进医院
我曾经在日志中提到,奶奶两次进医院,医生都建议让家人准备后事,结果奶奶都挺了过来,胃口依然非常好,只是耳朵越来越背、腿有些软,但人一点都不糊涂。
如今的她还会自己整理家里的废旧物品,让家人拿去置换,大舅觉得很麻烦,一点点物品收集起来,卖不了几块钱,来回一趟都不够油钱,更何况大舅要一个人要种植十几亩地的菜(舅妈看孩子),索性扔掉,奶奶却不这么认为,坚持让大舅去卖,大舅给了奶奶50块钱。
老太太一看,这么点“破烂”卖50,可开心了,过了些日子,又让大舅去卖,大舅不答应,奶奶又找我妈,我妈为了让老太太高兴,再整理了我们家的一些东西,卖了不到50块。
我妈买了水果、一箱奶,再额外给了50块钱给奶奶,奶奶高兴坏了,整理家里废旧物品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前外婆去我们家,能帮忙就帮忙,总是催着我妈下地干活,别因为她在耽误农活,再怎么让她去我们家小住,她都不愿意去,她总会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窝”,独立、能干,现在她每隔两三天会主动要求来我们家,而且希望我妈时刻陪伴身边。
由此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不如从前,老年人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会变得逐渐依赖,需要更多真正的关心与陪伴。
真正要感恩的是她的身体、大舅对奶奶的孝顺。
3
30/357 2月7日 大年初三
01 家庭氛围
同样一种环境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状态的变化,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哈利波特》中有一句话:你会成为什么样,跟你的能力无关,跟你的选择有关。
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随着你的心境、状态、格局发生变化。
以前我不太喜欢去串门(现在依旧不喜欢),原因是觉得麻烦别人、没什么话题,倒不如一个人清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可能也是被R先生影响,虽然依旧不喜欢,但至少从内心上不会排斥、即便坐在别人家里没事干,也不会觉得尴尬。
选择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也会被逐渐影响。
天气还不错,风很大,串完门回来,R先生烤肉,我们在吃火锅(以前不吃辣,现在也是无辣不欢),很喜欢R先生大家庭的氛围。
02 行动与现实
很多人都说,“我想做XX,可是坚持不下来”,那就从现在开始,一旦有了思路,就去做,我身边有太多想要学习写书评、学习写作的人,但总是停留在想上,遇到可以玩的机会,便全然忘记内心的想法,待到回顾之时,又会开始想要学习的循环,周而复始,直到新事物的出现,继续陷入想的循环。
过年坚持了复盘日志、阅读了一本书,思考可以写作的主题,这是比以往有所改观的部分。
4
31-34/357 2月8-2月11日 大年初四-初七
01 观念争执(初四)
大年初四早晨回家,因为一件事情和母亲争执不下,我有我的观点,母亲有母亲的观点,最后她说,“以后你也不用管我们了”(我母亲也属于内向型完美主义者,总是为别人考虑,总是担心太多)。
后来R先生作为“中间人”,拉着我到厨房帮忙。
晚上我姐打电话让我们去接我大伯家的孙女回家(她和我姐一同去我姐家逛),接来了小外甥,当情绪平复下来的时候,真正去面对一个人,去从多方面感知一个人的时候,我渐渐的放下了心里的执念,也就是说:以前的我对于父母的要求,我不敢反抗;而现在的我通过疏导、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想他们的选择。
很多事情没有对错,选择完全基于自我价值观、自我判断以及考虑角度,事情一旦涉及到别人,往往就会变得复杂,要考虑的因素就会更多。
02 逛袁家村(初五)
爸爸初五要去姑姑家,预报最近有雨,我妈一直想出去逛逛,R先生提议,带家人去袁家村。
天气很冷,丝毫没有阳光出现,没想到这里的人依旧很多,四年前袁家村与现在的变化很大,增加了民宿、回民街...特别的基础上又很大众,旅游景点的物价也很高。
初二那天,奶奶的干儿子(我们称呼伯伯,60多岁)提到老两口去北京游玩,给我们讲述去玩的地方,大舅和我父母,都只是听听。老人也喜欢“夸奖”“炫耀”,那是儿女的孝顺,也是过的好的表现。
也希望自己能赚到更多的钱,实现愿望,其中之一包含带父母外出游玩。
03 关于孩子教育
大舅家的孙女(我表哥的女儿,也是我侄女,两岁)性格非常好,具体如下:
1、不怕生人。和谁都能玩到一起,不会恐惧“陌生人”。
2、不粘人。舅妈做饭时,会把她放到房间,她哥哥在看电视,她一个人自己找玩具玩,见到喜欢和她玩的人,会多玩一会,走得时候,家人告诉她,“XX要回家了”,她会“再见”。
3、主动想办法。她骑着自己的小车,一手抱皮球,一手扶着车,稳步前行,对于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她会想办法求助,不哭不闹,带着你,“用事实”说话,对于不能及时给予帮助的人,她会寻找下一个目标。
每次舅妈做好饭,让她叫我奶奶吃饭,一开始刚学会走路不久(完整词汇不会表达),她会跑到太奶奶房间“啊啊”两声,我奶奶就知道要吃饭了,现在则会告诉太奶奶“吃饭”。
幼儿时期的教育会被身边的人、身边的环境耳濡目染,要求孩子的时候,请一定要做出榜样。
我的表姐(大伯家的女儿)和表姐夫从来没产生过大的争执,表姐夫非常勤快,外出务工的时候一天从不请假,务工以外的时间用来种地、收拾家务。
表姐爱植物,他就在院子里为表姐盖了小花园,表姐在院子里种上了百合、月季,一年大多数时间都会有花相伴。门前的院子则种上了应季蔬菜,他们的女儿性格很开朗,和父母在一起,如同朋友,无话不谈。
想要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去营造怎样的环境,做怎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