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青涛
北冥一别,十二岁之约,若非有生死情长,何人敢赴焉?古传,天地混沌,人生而为鱼,游于北冥。始途为终,终途又始。偶累于途,殊途同归,戏于滨海,志虑清欢。
椿,凤女也,掌世之海棠,年方十六。十六者,成人也。须化鱼,游人间,察万物规律,七日必返。是日,鼠婆作法,水澹如瀑,椿与跃之,与母泪别。 洋之大,未有见也。众鱼聚而乐,又倏而散,游于河湖而沐阳,流连忘返。俄而六日已逝。
七日,有少年泛舟戏于海上,见众鱼,唤之,唯椿回首以应。少年好奇,以陶笛引之。
是夜,会风雨大作。启海天之门,众鱼归。唯椿不逢时,困于网,凄而鸣。少年闻其声,奋然入海,携刀欲破网。椿 以其欲伤己,抗甚。解脱时,少年崩于海石。椿涕,视其额有疤,遂衔陶笛归。
既回。椿面有凄色,彻夜未寐。 次日,至太公,问生死之事。太公掌百草,曰:“万物 固有一死。亡者化鱼,为北冥灵婆所治,成大鱼方可归人间。”遂夜,椿独往北冥之滨。灵婆曰:“汝来此何为?”椿言人间所遇,灵婆许其次日复来此。
次日,椿熄烛,至湫廊下,复前行。
湫,椿之青梅竹马,朝随夕伴。湫见椿色匆,遂随之。 至北冥,见灵婆。灵婆闻椿所求,大怒曰:“汝此举违天也!”又长叹,世之感化,思量久,终助之。然须椿以阳寿之半。 椿许。遂谢灵婆之恩,辞别载鱼而归。
天亮,鱼甚欢鸣。忽闻窗语:“于私养鱼为大律不允焉?”椿惊视之,是湫也。湫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唤之鲲何如?”椿虑定之。遂名之为鲲。
一日大雨,雨化酸咸。人曰必有违天时者。椿视鲲,置之于雨,竟可自如而飞。椿与之同舞,其乐未之有也。
鲲既长,移于井。逢佳节,椿湫方藏之欲去。后土曰:“天大雨,水倒倾,必不祥也。”
是时,椿见遍有木棺,访太公。未料太公大限至矣。椿悲极,责自甚。太公曰:“吾去时,即归途之始,莫沾襟。汝养鱼乃一极险之事,吾知众人皆不许。若初心为善,又何谓孰是孰非?”太公故。时六月,竟大雪而飞霜。众人皆诘责椿。
是日,闻众擒鲲于椿舍,湫卧梁而无策。椿以为与鲲命同此绝,骨寒。忽见有雪中海棠,椿遂攀藤救鲲出,仍垂危。
湫苦寻多时,声嘶力竭。愁而独往鹿仙之酒肆,仙曰:“无酒,有良药唤孟婆汤,可却悲喜,往事随烟。”湫拒而不语。是夜大醉,临断崖疾呼:“汝以知何为爱。其叛众而爱汝,忍世间之众苦。”天竟倾,海水灌,江河尽漫,地崩山催。众人涕而奔告:“天怒。”
次日,湫不得椿之爱意,独侧卧而泣。得知椿之阳寿已剩半。次日,至南冥,鲲目有微光,独于夕照徘徊,湫不舍椿为之悲。事已至此,湫以生命开海天之门,使鲲出翼,若垂天之云。鲲跃于天,椿抚之,不胜别离之苦。湫泪如雨下,急火益烈,焚为风土。别语:“吾将人间为风雨,终久不离不弃。君安即晴。”
但见海棠浴火升空,椿鲲赴往人间。
鲲椿于人间相见。往事掠影浮光,此刻心最明。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椿,八千岁为湫。椿终为树,湫终为水,而鲲终归于北冥。
赴你十二年之约,今日重温《大鱼海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