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不少新新网络词汇也随之而来,而“厌蠢症”就是当下的热频词汇之一。
“厌蠢症”顾名思义就是厌恶愚蠢,百度百科上描述为“一种无法忍受别人愚蠢或缺乏常识的情绪或状态,常表现为对别人的低智商或不理智的言行感到愤怒或烦躁”。
这种情绪或状态在社交媒体上被放大得尤其明显,特别是在评论区或弹幕上。
试着回忆一下,你是否在追剧时面对男女主智商不在线的情节,忍不住留下了吐槽的弹幕?是否在工作中抱怨过不靠谱的猪队友?是否在生活中对身边人的无知感到厌烦过?
我们或许憬然发现,自己也在无意识地加入厌蠢的行列。
以前看电视,女主呆萌迷糊善良可爱是标配,如今必须男女主双A全程智商在线;以前工作失误同事会耐心指点一二,如今更多的是不耐烦和疏离……
记得有一次和同事闲聊,谈起她的择偶观,她直白地说:“我就是喜欢智商高的,对那种不聪明的人我一点耐心都没有,我还记得高中时我就暗恋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觉得他可聪明了。”说着自己就笑起来了。
话虽然直白,却绝对是绝大部分人的真实心声。
可如果说找男友是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那么仅仅只是拿来消遣的电视剧为何也有这么多人出现厌蠢现象呢?
其实,透过厌蠢我们或许可以试着了解那个从未被深挖过的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厌蠢?
有人厌蠢是因为全能自恋。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全能自恋时期,也就是从刚出生到六个月左右。那时的我们以为自己和世界(妈妈或者自己的养育者)是一个整体,只要我们一咧嘴一嚎啕,世界就要围着我们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增加,这种心态会慢慢消失,然而仍有很多人会在成年后保持了这种心理。
一种原因是他的家庭在他幼年时期给了他溺爱或是过度保护,导致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过高的评价,缺少与人相处的正常反馈和挑战。这种环境让他形成“我就是世界的中心”这样的认知。
还有一种原因正好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里总是受到冷漠、忽视、打击,也容易形成全能自恋的人格,在童年造成的缺失让他在成年后总是试图弥补这种没有得到的东西,因此也容易表现出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的人认为别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如果在交流过程中,别人对他的回应与自己的期待不符,他就会觉得别人蠢笨不会做事,继而愤怒指责。这种要求别人都按照他的所思所想行事的风格很容易出现“厌蠢症”的状态。
“厌蠢”也有可能是出于恐惧。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还没有形成,因此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养育者对我们的评价之上。
试着回忆一下,在你小时候你的父母对你有着怎样的评价?或许有的人脑海里会瞬间升起一些很负面的评价,比如说“你真蠢,一点都不招人喜欢”“你怎么这么笨呢,什么都不会”“就你这样的以后能干嘛”……
这些在大人看来或许没什么大不了的话,听在小孩子的耳中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并自动内化成了他们自我评价的一部分。
他们从大人的行为和态度里知道,大人不喜欢蠢孩子,蠢孩子走到哪里都是不招人待见的。
你是否发现即使如今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时,你依然会很敏感,内心会升腾起害怕、羞耻、愤怒的复杂情绪?
你害怕自己表现出蠢的一面,因为你知道这一面是不会被接受和喜欢的,因此会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而当别人身上如果出现类似情境,你潜意识里害怕自己变成这样的恐惧情绪会被唤醒。
在你的逻辑里,蠢等同于你这个人很差劲,而差劲是不被人喜欢和接受的,因此你会无意识地加入厌蠢的行列,通过这条鄙视链俯视别人,证明自己有别于那些“蠢人”。
所以,凡是你看不惯别人身上的点,都是你最讨厌自己的点。你嫌弃的不是别人,而是拥有愚蠢那一面的自己。
“厌蠢”或许是对焦虑的另一种表达。
在当今这个极其注重能力的时代,无论主动和被动,到处都充斥着金钱至上价值交换的信念。以往有一技之长或许就能高枕无忧,但现在一专多长或许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厌蠢,只是无法忍受别人反复做不好,也害怕自己成为那个被社会抛弃的“无能的人”。
“厌蠢”的本质其实是厌恶无能。
在这个高效的社会,“厌蠢”或许更多的是我们内心对当代价值观的回应,和对焦虑的一种投射罢了。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当你出现厌蠢的情绪时,不妨对自己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允许自己成为自己。”
给自己多一些爱和耐心,也给别人多一些尊重,或许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悄然变得不一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