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发给我几张图片,是妈妈前些时在我家艾灸。腿上绑的艾灸盒以为是带子咯的疼,也不告诉我,妈妈总是想热一会也没关系,结果那天艾灸盒太热灸完腿有一点破皮,回到家看起泡了。后来告诉我自己用针给挑破了,再后来就有点发炎了。后来结痂了发痒就喜欢用手去挠。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2221/0b5bbc652420b08d.jpg)
其实想想4年前接触艾灸至今,面部不知被烫过多少次泡,可一点都没留下疤痕。按说面部是不宜艾灸的,可面部和鼻尖麻木的感觉是非常不舒服的,艾灸后感觉很轻松,可为什么没留疤痕哪,因为我信任艾灸。
想想妈妈来艾灸也是不情愿的,是我和妹妹硬让她来的,她不是很信任艾灸。说实话,不是谁都像我,这么信任艾灸。因为生病至今8年来,中医、西医、保健品,甚至五花八门的办法,只要人家和我说,我就想试一试。自从4年前偶然的接触艾灸,到目前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了。特别是今年年后,已经艾灸有77天了。从没想到会如此的喜欢艾灸,也没想到会如此的敬畏艾。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2221/21d9e3e41ed1fb51.jpg)
每次用延长器刮艾灰的时候,轻轻的一层层的艾灰顺势掉进灰盒里。绵柔的像片片碎云。看着不温不火的灸火,只有好的陈年蕲艾,去掉杂质粗梗,放在石臼里,或碾槽内,压碎成絮状。筛去杂梗和泥沙,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复多次,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蕲艾绒,蕲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分粗细几种等级。
李时珍曰:"凡用艾叶者,须用沉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熟艾一般是指把陈艾置于石臼内,经过上百上千次的反复捣捶筛捡,直到将陈蕲艾艾叶制成柔软的蕲艾绒,称之为熟蕲艾。
把熟艾绒用桑皮纸或棉纸,将蕲艾绒均匀放在纸上,用手搓卷成圆柱形,再用鸡蛋清或糯米胶将其粘好,晒干即成。
一根好的蕲艾条,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目前,手工石臼蕲艾条已经比较少见了。因为出绒率低和石臼捣绒时间也比较长。尽管这样,众多的艾中,我首先蕲艾,作为艾中珍品,就像众多的茶中,喝绿茶要喝西湖龙井、乌龙茶要喝铁观音、洞顶乌龙。香道几万种香中首选是: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是一样的道理。
每次刮艾灰入灰盒的感觉,恰是茶道中用茶折将茶叶入壶的感觉。很享受这种奇妙的感觉。用蕲艾条在皮肤上施定灸、回旋灸,雀啄灸,缓缓的在施灸部位变幻着手法,恰是茶道、香道中的手势。其实,茶道、花道、香道,我觉得应该有个“艾道”。艾灸不再单单是灸疗养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它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喜欢蕲艾草纯阳淡淡的味道,也享受每一天的艾灸,每次蕲艾精油滴几滴在掌心,轻轻涂抹在皮肤上,再用艾灸灸疗时,体内通串的能量,尤其舒服,这几天艾灸腿部股骨头时,有一股热流直达足底涌泉穴,后背也会一股暖流经过。实在是太美妙的感觉!最后燃尽的艾条会化作一堆灰白色的艾灰,又被倒入泥土中。你看,艾来自大自然,又回归大自然,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我们,最后化作泥土,待第二年,又重新长出新的生命。每一个艾的出生到燃尽最后的自己,多么像我们人生的一个过程!
在李时珍故乡蕲春,蕲艾不仅仅是一味中药,更是一种民俗习用品,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年的5月26日自然形成了传统“蕲艾文化节”。5月26日,也是李时珍诞辰500周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