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主题征文第51期“钱”专题活动。
《乔家大院》讲述了清末的晋商乔致庸大起大落的一生,在清末战火纷飞的背景下,创造一系列的商业传奇,观众也能看到当年叱咤风云的晋商的赚钱门道:
1 创业
乔家始祖乔贵发,祖居祁县乔家堡,因其父母双亡,早年常为人帮佣。乾隆初年与秦姓结为异姓兄弟,一同出走口外,开始在包头开厅合成当铺做伙计,稍有积蓄,便转到开草料铺,兼销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杂货。二人苦心经营,生意日见起色。但后来又一度亏赔,几乎歇业。乔只好回原籍种地,留秦姓守摊。乔回原籍后娶积氏为妻,后续李氏。
乾隆二十年(1755)口外粮食丰收,秦氏趁粮价低时购存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秦把黄豆出售,获利颇丰,便把乔从原籍叫来共同经营。乔秦二人把店移到东前街,开设客货栈广盛公,乔秦二人当上了财东。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倒卖“买树梢”蚀本。所谓“买树梢”就是当农民急于用钱时,将其青苗作抵押,商号借钱给农民。广盛公这次“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幸当地往来业户支持,议定将广盛公欠款缓期三年归还,使广盛公得以苟延残喘。到三年结账时,广盛公不但还清了债款,而且大有余利。秦、乔认为此乃复兴基业起点,便把广盛公改名复盛公。乔氏以在中堂、大吉堂、进修堂、德兴堂名义,秦氏以三余堂名义,在复盛公共投资白银 3万两,业务仍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兼营酒、衣服、钱铺,买卖日益兴隆。
2、贸易
过去茶叶和丝绸是两样最赚钱的商品,乔致庸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冒着巨大风险重新疏通了茶道,重新打通了福建武夷山区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的茶道,重新整合了茶商、贸易伙伴的资源,重新占据了茶叶贸易的有利位置,也为后面开辟新的领域提供了基础。茶叶其实也属于需要龙票的特许经营的行业。乔致庸先从水家借银子,再借龙票(茶叶特许经营凭证),顺利完成了商业资源的整合,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茶叶和瓷器里来是我们的大宗出口的主要货物,因为战火的原因,水家的国际茶叶贸易也断了很长时间,同时也给了乔致庸重启茶道的机会。
3、票号
票号不同于此前的钱庄,也不同于后来的银行,算是银行出现以前的一个过渡产物,所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票号赚钱最多的业务莫过于汇兑,乔致庸也正是站在了票号汇兑的风口之上,这才能够如此轻易、疯狂地利用票号敛财。金融总是比实体更容易赚钱,没有生产和运输周期,没有地域限制,只要有信用支撑,最怕的是挤兑,乔致庸也是在老丈人的支持下顶住了同业前辈“日升昌”的压力测试,才能立足与发展。乔致庸的票号被授权做政府税银等生意,是乔东家站到人生巅峰的原因。后面户部的银行办起来了,也是乔东家没落的原因。票号按照生意类型也有三种,政府,商人和百姓。在战火纷飞的时候,使用银票的方式,完成朝廷的银子的收入与支付确实是一个创新,当然也是乔东家发迹的主要原因。对于在不同地方往来做生意的商人,票号也是一个安全方便的选择。
光绪十年,乔致庸把大德兴改为大德通,同年专门成立了大德丰票号,专营汇兑。在乔致庸经营下,后来大德通和大德丰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光绪十年大德丰成立时的资本是6万两,没几年就变成12万两,到光绪十几年的时候资本已经增加到35万两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乔致庸把每年利润部分继续投入作为资本,行话称为“倍本”。通常山西商人会在每一个账期分利,每个账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乔致庸几乎所有红利都投入到资本中,他的资本在当时的票号里也可以说首屈一指。当时有人估计乔家的资本有四五百万两白银。建国后的研究估计,乔家的流动资金约在800万到1000万两,这还不包括票号和房地产。
乔家的起家是靠乔贵发的勤劳和用心,发起是乔致庸抓住了票号的红利。每个时代都有受到眷顾的人。发迹靠的不仅仅是运气,还有个人的德行与见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