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生活在家,咖啡厅,书店之间无限循环,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心流。一开始不会拿起一部几百页的小说,因为长期接触碎片化的信息,远离纸质书本,让我有些恐惧阅读,甚至是阅读障碍,但一个一个故事读下去,阅读的快感越来越强烈,有时一口气读完还觉得意犹未尽,感叹作者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之余,心境也大有改变。
《走出荒野》就是其中一,本是随手翻开的一本书,和书架上其他书相比,它不仅厚重,字迹也密密麻麻没有任何插图,以为自己会读不下去,可是从第一页开始,就为它着迷。
图片来自iPhone谢丽尔.斯特雷德,一个普通但很幸福的美国女孩,22岁时,亲密无间的母亲却突然病逝,她这样写。
“一个45岁,不抽烟,常吃大蒜,崇尚自然的素食者怎么会到了肺癌晚期?这不可能!”
“当时我丝毫没想过母亲会这样溘然长逝。在她撒手人寰的那一刻之前,这个想法从未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过。她是坚如磐石,不可战胜的,在我的脑海里,母亲老去后优美的身形,就像我曾经寄给她的一张黑白照片上的画家乔治亚.奥 .吉弗一般高雅。”
我们一直想象,相信的都会是父母可以陪着我们慢慢变老,她们经历头发花白,牙齿脱落,听力障碍,笃定到好像这世界不存在意外或意外与我们无关。也许只是我们太怕,我一字一句地聆听她述说从小到大的历程,跟母亲有关的一切,她失去母亲时的切肤之痛和无法面对事实而一次次倒下去,直到家不成家,她迷失自己。
这感觉就像提前预习每个人都无法躲避的事实:有一天,我的母亲,父亲,外婆,生命里最重要的亲人也会离我而去,在书店的角落哭花脸上粉底。哪怕我想象他们都平安健康的经历完整人生,从青春到古稀,还是不愿去思考永别。
其间的四年时间,斯特雷德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里,她背叛丈夫,即使仍然相爱,多次和不同男性鬼混,堕胎,吸毒,越陷越深。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见一张太平洋屋脊步道的图片,一条绵长的野外步道,从美国的加州与墨西哥交界的过境起始,沿着九大山脉,一路至加拿大境内,实际长度超过2000英里。94天,斯特雷德一个人徒步完成了这趟旅程,一路上,她遇见过响尾蛇,不怀好意的男人,翻过雪山和荒漠,也不断思考过去,当旅程结束,她发现,连同一路的艰险,那些痛苦的记忆都成为过去,母亲在她心里,也放下了对丈夫保罗的愧疚。
“19岁,我爱上保罗。此后无论我们在一起还是不在一起,只要我到沙滩,就会这么做。但是这次写下他的名字时,我清楚这是最后一次了,我不想再为他受伤了,也不想再去纠结离开他是不是个错误。”
“我心里想道:如果我原谅了自己呢?如果我后悔了,又回到过去,但还是重蹈覆辙呢?”
“也许,一切顺其自然,才算最疯狂的事情。”
图片来自iPhone我想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不仅因为作者细致入微的袒露心绪,更因为它真实。痛苦,磨难,纠结,对人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愤懑感,一刀一刀砍向我,不能说感同身受,至少很受启发。
2018年11月2号正式从香港浸会大学的国际新闻专业毕业,拿到我的硕士毕业证,但是并没有最初收到入学offer时那样喜上眉梢的兴奋感。
三年前,我还是上海一家培训机构的线上VIP雅思口语讲师,平均每天四节课或六节课,每个课时90分钟,常常一个月不出门,吃饭靠外卖,一心梦想留学,为了攒学费,节假日不休。
2017年初的时候,眼看学费还差一半,又做了两份兼职,早上八点起床凌晨两三点睡觉,像打了鸡血,看到支付宝里的数字一点点增加,觉得一切都值得。
工作之余,自己复习雅思,不断提高,虽然考过了专业八级,却远远不够应付雅思考试,一开始长篇的阅读常常读到后半段就忘记前半段讲些什么,听力抓不住关键词,被替换折磨到自卑,不管学多久,英语这条路仿佛永远没尽头,唯一享受的只有口语。
就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健康出了问题,去看中医,医生说身体很差,严重营养不良,那时候很沮丧,觉得老天爷很不公平,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偏偏病的是我,虽然只是小问题,不过一旦生病,人就变的脆弱,就像有人被重感冒打倒,精神不济到悲观厌世。
这些负面终究伴随offer烟消云散,一个西北小农村的姑娘,一步一步艰难往上爬,我激动到打电话给我妈又哭又笑,开心到飞起的心情不过如此。
2017年8月底入学之前,我终于攒够了学费和生活费,住宿费年缴,只能爸爸先垫付。我以为从此可以一展雄心实现大记者的心愿,一路向上直达顶峰。但人生就是这样吧,一个目标完成之后总有一段落寞,期望与现实不符,我满怀希望堵上一切去香港,毕业以后找工作并不顺利,粤语说不好就断送了三分之二的机会,China Daily和大公报的实习因为要回内地办婚礼错失,投简历去北京的媒体都石沉大海。
这次很想认真对待,执念投身传媒一做十年,以至后来索性不再面试,想沉淀自己,其他工作邀约也推掉。没有满意消息的日子里,去驾校报名,36天拿下驾照,在此之前,我以为这辈子不会碰车。
说怀才不遇是抬高自己,恐怕是懒惰和无能多一点。有时候打开邮箱浏览自己投出去的简历,回想一年前的天真和热情。没有实现:毕业以后出入CCTV,BBC,NYT,CNN…等等这些媒体,每天采访仰慕的人或隐于市的民间高手,获得拍摄,剪辑和录音的满足感。期待的未来没有来。对新闻的狂热也在消退,像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吴晓波采访的时候说的:“小时候想当一个主持正义的记者,后来觉得寻求真相比主持正义更重要。” 寻求真相谈何容易。甚至开始怀疑当时花费两年的所有积蓄13万去念那个硕士,还欠爸爸5万块真的做对了吗?
周星驰,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被誉为中国的查理·卓别林 。20世纪90年代,他主演的电影屡破票房纪录,与成龙、周润发并称为“双周一成”。
这三位巨星中,演技获得多次奖项和观众认可的,只有周润发和周星驰两人。而有能力独立制作电影,作品能够有能力冠以本人大名的,只有成龙和周星驰两人。而演出的作品极具有个人特色的同时又具有社会代表性,甚至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反复解读的,唯有周星驰一人而已,这是凤凰卫视2005年的官评。
凭借《卧虎藏龙》,《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过奥斯卡金像奖的李安,在接受鲁豫采访时曾说“无厘头”的喜剧自己没拍过,没有逻辑,就非常难以把握。鲁豫说你可以 给周星驰拍一部。李安到:“那就是他拍我了,不是我拍他了,所以周星驰我是很佩服的”。
周星驰的成就在很多不断寻求生命意义,想要雁过留声的人眼里,已经足够,甚至可以说死而无憾,但他在柴静的专访里说:
“假如我可以再来的话,我就不要那么忙了”。
柴静问:“你要把时间留下来干嘛呢?”
他说:“干我喜欢干的事情”。
因为那个时候他觉得生活当中只有工作,但是突然发现,50岁的自己好像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好好做过。
考完科一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位年长我几岁的朋友,儿子4岁,我不喜欢叫年长几岁的人姐姐,总觉得把自己摆在小年轻的位置,谁都会老,也都不喜欢听到被人称呼姐姐或阿姨,尤其在20几岁30出头的年纪,尽管事实如此。
她跟老公在北京十几年,房,车,户口都有,年收入过百万,却字里行间透漏后悔当年为了爱情回国,假如重来,她一定留在英伦。
假如人生有回程,如果后悔了,回到过去,就不选择同样的路吗?如果为留学梦拼尽全力就是2016年的我最热切渴望的呢?如果10年前我的朋友回国,就是她深爱男友而多过异国他乡的独自生活呢?如果周星驰遗憾的那些事,也是令他走到今天的原因呢?很惭愧把平凡又普通的自己硬生生跟已经实现人生价值的人联系在一起,一样的是,我们都无法重来,就像罗伯特.佛罗斯特早就写过的:The Road Not Taken, 当时我们面对两条路,没有回头的可能,在终于踏上其中一条的之前,必定深思熟虑过,这决定了一切。
我的生命和其他所有生命一样,神秘莫测,不如就顺其自然,并且相信自己所做的就是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