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市第三医院住院部探望生病的家人,须由外走廊进入,病人也是。
穿过走廊,透过玻璃门窗,沿途病房里的一切就暴露在路过者的面前。病人们往往眼神落寞,脸上写满了等待中的无奈。一间又一间,好奇心让过路者和病人们之间免不了对视一眼,却又转瞬结束,那些不时被外界挑起的无名躁动,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在面对自已身体的疾病时,病人对个人隐私的维护往往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并不表示病人期望更多的开放和互动,设计者似乎误错了意。从阳台到外走廊,他们让外走廊成为病房光线、视线和日常活动的唯一出口,试图在病房的窗前就营造一个公共的活动空间。事实上,手术前后的病人们多数是要留在了床上的,同房病友间的闲谈也少的可怜。面对着多数时间里看不到笑脸的交流,加重的也只会是彼此的负担。
对于探访者,因为无意中窥探了沿途过多的表情,一种不断被强化的不安情绪会在脑海里升起,这促使他们想尽快逃离这种丧失生机的氛围,逃离这个身体的维修工厂,逃离维修工程师的包围。
在病房的内侧有一条内走廊连接各个病房,这是专为护士和医生们准备的。有一扇窗,不用开,在走廊内就可以随时观察病房内的情况;有一道门,不用敲,他(她)们可以毫无征兆的进入病房收集数据。在这里,病人身体的所有直观感受最终都只有转化为数据后才具有讨论的意义,护士们会严格执行医嘱,准时把药品从通道里内推送出来,用她们娴熟的技能不断的把各种仪器、输液包、管子与病人的身体连接起来。
从一道门到两道门,权威以更加实有的方式标注出来,一道蕴含病人无限希望的门。
两个通道的设计看上去是合理的。至少避免了人流之间的相互交叉,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受影响,而医护人员和病人及探望者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更具有边界性,也更程序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