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大约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部落王子,以净饭王为父、摩诃摩耶为母。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宗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是指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部派佛教时期是佛教史上比较混乱的阶段,这一时期不但派系众多,而且互相对立,但这些派系并不是不同的宗教,而是佛教的不同道路,他们有着共通的基本教理,只是修行的方法不同罢了。
根本分裂是佛教史上第一次也是最根本的一次分裂,关于这次分裂的直接原因的说法有两种,分别是“十事说”和“五事说”。
公元1世纪左右,在当时印度的佛教团体中,开始出现一群不急于自我解脱,而以利益众生为宗旨的修行者,他们认为修行的目的不只是获得自我解脱,更重要的是要救度众生,使众生都达到觉悟。大乘佛教自此在印度兴起。大乘佛教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中观派和瑜伽派两个阶段。
公元7世纪中叶,印度的婆罗门教与其他宗派互相融合,诞生了一个新的宗派——印度教。随着印度教的复兴,大乘佛教修行者吸收了印度教的修行方式,形成了密宗,这是印度佛教的最后一种重要形态。
根据佛教的传播路径不同,又有北传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