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苏轼通过观赏自然,游览山水来消除颠簸困苦的旅途。泗州有一名山——南山。自汴梁至卞口,一马平川,并无山脉,但其中唯相隔一座南山。所以泗州的南山变成了一片广阔平原大地上的一道难得
对于爱山乐水的苏轼,泗州南山这么一地方,是不可轻易错过的。他在泗州期间,多次前往游览观赏。一天,他与好友泗州知州刘士彦同游南山,他们发现在南山之上,有一种叫梁的香草,让山上山下缭绕在一缕似有若无的幽香之中。
南山确为佳境,天气清朗,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那一缕的清香气息,让人陶醉,沉醉。苏轼一等人,玩的尽兴之时,席地而坐,就着那份青草气息,痛快饮酒,大声放歌,人生快哉。
刘士彦是一个循规蹈矩,本本分分之人,从来没有如此放纵过自己,当然也从来没有体会过“放下”的轻松,从来没有感受到活出自己的快意。苏轼的感染,让刘士彦打开内心潇潇洒洒的在南山玩了一回。
春他们带着几分醉意,踏着月光,迎着徐风,违犯着宵禁的规矩,深夜才尽兴而归。为此,苏轼写下一首《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站于南山之上,北望是辽阔的看不到边际的平川,在这平川之上,不时有野水荒湾的点缀,闪闪耀光,为这平素的辽原增加了鲜动活跃的精神。
我与刘士彦同行,来到这南山之上共寻春,寻找这春丽里的最美,寻找属于春天的一份生机与希望。因为心中有期盼,有向往,步履便走的轻快急忙,飞快上南山竟不觉辛苦,不感劳累。
和暖的春风,调皮的钻进衣袖,轻轻的舞动着衣袖。山上漫延的淡淡香气,沉浸在云雾中,荡漾在鬟边。此刻的美好,顿然让人进入一种至美雅致的舒服与熨帖。站在这里片刻,便有了精神爽快的欢悦。人逢喜事精神爽。
此等的情致,怎能少了美酒助兴。端坐草地之上,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情感贯穿全身,尚未喝酒已经进入一种微醺的情绪。大家畅饮而歌,这歌声飘荡着进入到白云之中,此等乐只有天上有,犹如天庭与仙乐。
夕阳斜挂树枝头,一只鸿雁轻轻飞过,几声雁鸣,似乎在讲述这一天的心情与发生的故事。一片金黄的落日旭辉,轻轻的飘洒在南山的这一片天地里,为这本就美好的精致更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温馨。
游人带着一份满足、一份自豪陆续的离去,此刻的天空仍是澄净静美,如一段丝锦,轻柔而顺美,让人在炫美之中,似乎晕了神经,沉醉的恣意。不知是谁还在沉思,还在闲坐在空山之上,遥远的相望,忘却了回归。蓦然回首,他定能看到那长桥之上,在那灯火阑珊处,趁着夜色回归的太守。
苏轼与刘士彦南山畅饮,夜深而归,经过那泗州长桥,留下了一天动人与美好的心情。第二天一早,刘士彦酒醒起床,读到这首词,吓得的不轻,急急忙忙找到苏轼说:“学士(指苏轼)名满天下,一有新作,立即传遍全国。这首词如果传到朝廷,可就了不得了。因为法律规定:泗州夜过长桥者徒二年,何况我还是知州。”刘士彦这个谨小慎微、简简单单之人央求苏轼把这首《行香子》藏起来,再也不要拿出来给人看。
苏轼存有抱歉之意外,更有一份无奈,他笑了笑说:“我这一生,开口便会得罪,而且都不在两年徒刑以下。”这个清淡而幽默的回答,却是让人品尝处万般的心酸。苏轼,文采名满天下,却也因“乌台诗案”而锒铛入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心中几多苦,当是苏轼自己才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