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啃读笔记2:绪言梳理

【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啃读笔记2:绪言梳理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2-07-13 07:46 被阅读0次

二、《绪言》第二部分,关于《教育人类学》

本书是在通识教育课上听过郝老师讲遭遇与危机,并没有买书回来看。家里没有看过的书籍实在太多,感觉自己看不懂《教育人类学》,就暂时搁置购买计划。

1.生命发展的连续性是偶然的,非连续性才是本质。

关键词:非连续性。我们的认知里,发展都是线性的,连续的,可计划的,往往忽略了偶然的突然的事件对生命发展的根本影响。

2.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关键词:统一。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育教学,还是学生评价,既要关注连续性,更要关注非连续性与开放性。

3.需要重新擦亮一些词语:危机、遭遇、唤醒、告诫、空间、时间、信任、希望、语言、对话、描写……

关键词:擦亮词语。当这些词语不再停留于概念的理解,而是自觉地变成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我们的课堂就会与读书前的课堂不一样。这也是读这些经典书籍的价值所在吧。

4.人与其他动物相比,生来就是不完整的,但人通过接受教育成了虽不完美,但因此而不断使自己完美起来。

关键词:不完整,向完美。指向完整的人的发展,指向完整的教育过程的观照,也许我们做的不完整也不完美,可能有缺失,可能有遗憾,但是我们在朝向完整与完美。

这一部分,郝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人类为何需要教育?危机对孩子的生命成长意味着什么?教育者能掌控一切吗……这些问题暂时不解决,似乎也不会影响到我对教育的热爱,也不会影响到我的某些教育行为。但是,如果真的能够随着郝老师的解读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我的认知结构就会开始发生变化,对我观念与言行的长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绪言》第三部分,关于《儿童的人格教育》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和《儿童的人格教育》两本书,我们都在“桐下读吧”共读过。但是我们的共读仅限于摘取个别句子,然后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属于点状学习。再回头郝老师的解读,才发现自己站在此书的门外。

1.阿德勒认为,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

2.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的问题

3.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首先了解其总体的生活史。儿童的每个活动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不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所做的事。

4.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追求优越的心理没有转化为学校的要求,而是表现为对学校要求的拒绝。

5.儿童的发展既不是天赋决定的,也不是客观环境决定的;儿童自己对外在现实以及他与外在现实的关系的看法才决定了儿童的发展。

6.《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虽然研究的是小孩,但是成年人读了,也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自己成长期间家庭、学校、社会对自我人格的塑造与影响,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

书中的核心观点基本上被拎出来,此书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也被郝老师梳理出来了,阅读此书的另一层意义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啃读笔记2:绪言梳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ng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