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镇褪「余晖」 新沅江行(六)

古镇褪「余晖」 新沅江行(六)

作者: 野心优雅44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20:55 被阅读0次

今天的行程有些辛苦。

为了到沈从文当年登岸的浦市古镇,凤凰到吉首,吉首到泸溪,再由泸溪到浦市,接连转了三次车。这一切,都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过行程衔接还算顺利。

三个小时车程从凤凰到浦市,同一路程,沈从文84年前在这里下船后,坐了两天轿子才回到凤凰家乡。与之相比,知足吧。

快到浦市时,夕阳西下,橙色暖光投射到沅江平静的水面,天上水中两股金色交织在一起,彷佛告诉人们这条河、这个小镇有着值得骄傲的过去。

(互联网图片)

镇上街景破旧,晚上在一家排档用餐,老板娘问我为何到这里?「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好玩的。」男主人一边炒菜一边插话说,我们这里过去有72个寺庙、13个省级会馆、45条巷弄、几十个码头......现在很多都没有了。

浦市当年借沅江水道成为交通枢纽,随着铁路和公路的扩展逐渐衰落,之后工程浩大的防汛工程、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使这个「湘西四大古镇」之首,成为今天最为凋零的一个。

入住80元一晚的旅馆。

其实84年前沈从文就记述了这个「小南京」的转运。他在给夫人张兆和的信中说:「廿日到的城市(浦市),可是个大地方,数十年前极有名,在市镇对河是一个大庙,比北京碧云寺还好看。地方山峰同人家皆雅致得很。那地方出肥人、出大猪、出纸、出鞭炮......但这个码头据说在数十年前更兴旺,十几年前我到那里时已衰落了的。衰落的原因为的是河边长了沙滩,不便停船,河道改了方向,商业也随之萧条了。」

浦市的旧街带有怀旧气氛。

既然辉煌已是过去,那么我就不必为那些「新文物」而浪费时间,不如去江边找只顺江而下的货船,沿江寻找沈从文当年的足迹,虽然当年的「滩」、「潭」早已沉入江中。

2018年12月17日

发表于2019年3月2日香港文汇报

新记:一个月后去了里耶、茶垌(边城)及凤凰。回想一下,在这四个湘西古镇中,浦市不是最令人失望的,因为它没有搞大拆大建。有湘西朋友戏言:凡是要“打造xx”,就是古建筑、传统村里遭遇灭顶之灾之时。

湘西品相较完整的民族特色建筑村落,从上世纪90年代的千余个,到2010年后的200余个,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

相关文章

  • 古镇褪「余晖」 新沅江行(六)

    今天的行程有些辛苦。 为了到沈从文当年登岸的浦市古镇,凤凰到吉首,吉首到泸溪,再由泸溪到浦市,接连转了三次车。这一...

  • 新沅江行 序

    香港文汇报副刊自2019年1月19日至6月29日连载我的“沅江行”游记,那是我第一次去湘西的记录,也是第一次写游记...

  • 反差 新沅江行(四)

    莫宪的这两张作品让我有爬到高处俯瞰小村的念头,尽管已经错过摄影的最佳时机。 几次努力、几次接近失足让我放弃这个念头...

  • 行船 新沅江行(十)

    如愿以偿,坐上从沅江去泸溪的船。这是一条为沿岸农民提供的交通船,每天只有一班,约三个小时行程,收费30元。 突突突...

  • “王夫之定律” 新沅江行(五)

    “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这是沈从文《边城》中的駢偶佳句。 春节过后是桃花绽放的季节。有500多...

  • “桃源”仙境 新沅江行(二十)

    如果说上午是沿江在迷雾与山壑中穿行,那么下午的雾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山,远离河岸;树,时密时疏。江水平缓,偶然看到...

  • 小溪村 新沅江行(十三)

    「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就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花源当做一个洞天福地,人人都知道那地方...

  • 精准扶贫 新沅江行(十四)

    早早起床,顶着细雨赶早晨6点去码头的车。寂静中传来哗哗的麻将声,顺着声音望去,看到窗户透出灯光。 出行前看到介绍农...

  • “土房子” 新沅江行(三)

    按照约定,一部电单车到旅店接我,讲好去黄沙坪村60元,停留两个小时。如果超出约定,再加20元。 虽然加了衣服,带上...

  • 乡下人 新沅江行(十八)

    中午在五强溪镇用餐,镇上有些冷清,见不到几个人。船老大带我走进一家他熟悉的饭馆,店堂干净,却没有客人。员工说经济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镇褪「余晖」 新沅江行(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pk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