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怎能像一枚小小的干电池!

作者: 陈仲卿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5:29 被阅读514次

     - 01 -

    大概十年前,有一部电视剧《蜗居》,以极其罕见的大尺度反映了当时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比如贪污腐败、官商勾结、进城务工、买房难等,因而倍受争议。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倒是里面一段平淡无奇的小插曲让我深深共鸣。

    女主海萍在一家日企当职员,她厌倦了繁重、重复还经常加班的生活,就在外面找新工作。

    一次面试中,对方主管指着海萍的简历,当面毫不掩饰地diss她:你虽然名校毕业,但这几年一直在做基层工作,而且根本没有进修的经历,就这样还想月薪八千?!随后主管转头训斥身边的HR:以后面试前先挑一挑,不要什么人都见,耽误我的时间!

    去年,我也遇到了职场发展的瓶颈,就开始向外寻求机会。然后,海萍的遭遇就数次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自以为在公司算得上敬业,也学习了不少业务知识,但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世面上的技术进步天天都在狂飙突进。相形之下,我仿佛山中老仙,不知世上已千年。现在一个90后小伙的知识都可以将我挑落马下。

    于是我痛定思痛,反省工作数年以来的历程,顿感自己活成了一枚5号电池。

    干电池出厂后时就自带电量,在工作中不断消耗原有的储备,却一直得不到补充更新。终有一天,电力衰竭,就被无情地扔进了垃圾堆。

    人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就像刚出厂的产品,不但一切新鲜,还带着充足的知识、思维。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和生活,原来的知识老化了,思维也僵化了,却因为疲于奔命,因为照顾家庭,各种原因导致没能及时充电。最后的下场,为公司奉献了青春和汗水,却惨遭淘汰!

    干电池能充电吗?

    我以前在地摊上买过一种电池充电器,但类似的产品始终没有普及。原因大概这种山寨电器很不安全,更主要的是,干电池很便宜,用完了就换,实在没必要反复利用。如果一个人从事着简单、重复的低价值劳动,势必也会像干电池一样,太过廉价,可以随时替换。

    - 02 -

    很多人的生命轨迹就像干电池的一生,然而干电池式的职工并不仅限于普通行业,高科技企业里也有不少,只不过这些“电池”出身比较高端,比如有名校光环。越是大公司,这种情况越常见。

    但究其根源,这些人活成了干电池并非平时不注意与时俱进,而是他们没有足够强的欲望去掌控自己的命运,甘给托付给外界,比如一份好工作,一个好老公。他们相信体制,相信公司,相信领导,唯独不相信自己。

    有这样想法的人,一般都幸运地进了一家稳定的大企业。

    所谓稳定,不仅是指公司有够强的实力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也包括内部运行平稳,一切有条不紊,还有政策上不冒进,不折腾。

    而他们不知道,有些上班族,同样也在辛勤地工作,只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被兼并,或者大领导在高层失势,整个部门连同自己就被无情地干掉。一将功成万骨枯,谁在意你这个小兵有多悲情?

    去年,深圳中兴一位老员工因裁员而跳楼的悲剧惊醒了许多职场人。

    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可以升职、加薪,生活品质也稳中有升,但这一切都操控在别人手里。哪里上层一个变卦,你的一切都没了!

    - 03 -

    悲观地说,即使能到一个好公司上班,从长远来看,也是有风险的。

    很多大公司往往陷入这样的悖论:花费重金请咨询公司建立工作流程,是为了提高公司运行效率。但因为凡事都要走流程,让原本几个人灵活一下就能搞定的事变得极其复杂。

    任何一个正规的公司,只要走过了创业阶段,就必定要求工作变成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这对管理层来说,是最具效率的。但对于员工自己来说,限制就越来越大。

    你只需要熟悉自己工作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其他的技术发展趋势,新兴业务,请下班后自学。时间一长,当年再优秀的人,除非能逐步升迁,否则就会沦落为流水线上的一环,除了工作,其他啥也不懂。

    过去,国家大包大揽,职工只要尽心工作,其他生老病死都由单位负责。现在的职场早就不养闲人,一个人到了四十多岁,已经不可能再从事比较基层的工作。

    自己升不上去,底下年轻人像春天的小草噌噌往上长。上下紧逼,压力山大。

    大家都以为相对于创业,打工的风险很小,但那只是当前稳定,从长远来看,风险还是很大的。

    打工只能保证你每个月有固定收入,但绝对不会有额外的利润。

    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只顾近忧而不思远虑,宁可过几天安生日子,也不愿折腾。

    - 04 -

    比干电池更好的是什么?蓄电池!

    它既能放电,也能充电,有出有进,循环使用,自然寿命和档次要高得多。

    怎样的员工才是蓄电池?

    面对同样一份工作,每个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追求无过便是功,满足于完全任务,到点下班,按月领工资。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指望他有追求极致的激情和动力。

    有的人对工作有一种本能的热爱,想尽一切办法,尝试各种新鲜手段追求完美。因此他们愿意多花时间学习新知识,将自己的工作向前推进。到最后,他们的水平已经超越了工作,因此也可以从容地向更高阶进军。

    我有一个同学,大学时代就酷爱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毕业时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工作并不满意,一个手机厂商的测试工程师。这个岗位上的人只需要按照测试用例一步一步地执行一遍,发现bug后就上报,非常按部就班。然而他并不满足,利用自己的技术功底,为部门研发了很多嵌入式自动化测试工具,没过两三年,已经成了全公司知名的专家。

    现在,他跳槽到了世界第一的芯片生产商。

    比蓄电池更好的是什么?那就是发电机!

    有的人注定不会平凡,他不但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能输出价值影响别人,甚至为别人创造就业岗位。那些乘着互联网东风崛起的创业明星,都是不甘于一辈子打工的英雄豪杰。他们科技进步的浪潮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商业领土,用互联网产品改变了世界。

    尽管创业成功的机率很小,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商海浪涛中幸存,但是如果用创业的心态去工作,比之按部就班地渡过每一天,其区别宛如云泥。

    工作其实就是塑造自己这个品牌。

    正如微信公众号的广告:再小的个体,都是一个品牌。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品牌,且善于为自己的品牌增值呢?

    只有那些有价值的品牌才能转化成经济回报,我们做人的底线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品牌变成负资产。

    周鸿祎说,创业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心态。创业就是抱着一种给自己干的心态,积累你的知识,积累你的经验,积累你的能力。他甚至对新员工说,大家不要以打工的心态在360工作,我这里不需要打工的。

    如果我们面对每一天的工作,不是想着差不多就这样了,交差了事吧,而是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怎样把它做得更好。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能够挖掘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资源池。公司可能倒闭,部门可能解散,但在工作中练就的能力和积累的资源绝不会随之烟消云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海风漫漫:把工作的心态比做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很有新意,赞👍,我们用远用发电机的心态去工作。
      • 无声的舞者:活到老学到老
      • 一心_b9bd:随时充电,准备挑战,机会才能稳住。
        陈仲卿:@一心_b9bd 最后一句说得好。

      本文标题:职场人生,怎能像一枚小小的干电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q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