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推背图

作者: 钱多多在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22:05 被阅读13次

    《推背图》是中华道教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

    说起袁天罡这个人,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历史通俗小说《隋唐演义》就提到过他。他是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据说他当年给襁褓中的武则天看过面相,断定她将来必为九五之尊。而他为李世民效力后,曾对唐太宗说道,天下将归武氏。因此李世民一度想杀尽武姓。

    李淳风呢,也是个了不起的道士。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道号黄冠子,是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某次,李淳风在皇帝身边服侍,一阵暴风从南面刮来,李淳风认为在南面五里远的地方一定有人在哭,皇帝身边的人便骑马跑去查看,结果碰上一支哭着送葬的队伍。

    这二位牛人是信奉易经阴阳五行的人心目中的丰碑,两人联手所编写的推背图,被喜爱易学的人奉为至宝。几千年过去了,人们对推背图仍然寄托了无数想象,民间对它的神秘预知能力充满好奇。那到底推背图隐藏着什么真相呢?

    请先来粗略了解下推背图。

    《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示唐朝之后发生在历史上的主要事件。《推背图》的预言以道家阴阳为开始,以儒家大同为结束,通过易学完美地塑造了其理论体系。寄托了道家的政治理想,揭示了人类的历史宿命。

    大体来说,推背图构建了一个中国和世界历史,按照:"帝制时代-共和时代-大同时代"这一历史观而命定式发展的理论体系,向后人昭示了人类历史最终将走向人不分黑白、地不分南北、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万教归一的大同世界。

    接下来,我们列举其中的几象来窥探下推背图的神奇。

    来看一下第17象。

    谶曰:

    声赫赫

    干戈息

    扫边氛

    奠邦邑

    颂曰:

    天子亲征作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明代大才子金圣叹注解:此象主宋真宗澶渊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入寇,寇准劝帝亲征,乃幸澶渊。既渡河,远近望见卸盖皆踊跃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夺气,遂议和。由此看来,这第17象的预言宋真宗的澶渊之盟是很准的了。

    再看第36象。

    谶曰:

    纤纤女子

    赤手御敌

    不分祸福

    灯光蔽日

    颂曰:

    双拳旋转乾坤 海内无瑞不靖

    母子不分先后 西望长安入觐

    亲们猜下,这是预示什么呢?据高人们推解,这是预示八国联军入京后,慈禧西逃。是不是很神奇呢?

    后面还有很多事情,都在预测之中,据说当下正处在第四十三象和第四十四象当中。

    来看第44象。

    谶曰:

    日月丽天 群阴慑服

    百灵来朝 双羽四足

    颂曰:

    而今中国有圣人  虽非豪杰也周成

    四夷重译称天子 否极泰来九国春

    金圣叹曾注释说:“此象乃圣人复生,四夷来朝之兆,一大治也。”这么说来,我大中华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怎么样?推背图够神奇吧。不得不说,咱老祖宗们挺牛。

    但推背图真的是一本预知后世大事,推测世界走向的奇书吗?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首先,推背图历经千年,现存于世的版本是否有后人的附会还很难说。

    其次,假如金圣叹当年所观版本为真迹,那么,对于推背图的预示解说也颇有值得商榷之处,譬如前面的36象,当年金圣叹就解为似有一女子力挽乾坤,建都西安,这与后人解释为慈禧西逃似有出入。

    因此,我以为,若真有推背图存世,那也是袁、李二人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大同世界”与“共产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人对推背图中所预示的政治事件、朝代更替狂热不已,有一贯的政治热情所在,也有易家的玄奥所在。

    谁是谁非,也难断言。亲们对推背图还有什么见解,欢迎与我一起交流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681444e9ae4:推背图在历朝历代都是禁书,据说宋太祖就收集过天下的推背图进行篡改。我们现在能在网上看到是未必金圣叹版,而金版也不见得是原版,很可能是篡改后的版本。金版应该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馆,未对外公开。金圣叹在对生前所做注里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而对后世的注很多都推算错了。
        钱多多在简书:@如有初见 这样啊。
      • 野李:来访👍

      本文标题:也说推背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rj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