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
你的情感帐户余额不足,请加值──人际关系处理

你的情感帐户余额不足,请加值──人际关系处理

作者: 陈耀恩46228005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8:45 被阅读4次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星期一早上正忙得不可开交,突然一个八百年都说不上一句话的朋友发来微信。打开一看,原来是「朋友圈集齐一百个点赞就能免费换牙刷」。你感觉自己火都上来。

为什么这么大火气?是因为你不近人情、薄情寡义吗?还是因为牙刷太便宜,换成电子锅你就点赞了?都不是。你之所以上火,是因为这位朋友的情商太低──他在你的「情感帐户」里已经没有余额,却还想取款。

什么是情感帐户?

情感帐户,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比喻。这个帐户里,存的是信任、价值和情感。情商中所谓的「人际关系处理」,本质上就是从情感帐户里存款和取款的行为。

举个例子,2014年,财经作家吴晓波写了一篇文章〈只有廖厂长例外〉。 25年前,吴晓波还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发起了一个到中国南部考察的计画,但是作为穷学生,他能筹措到的经费捉襟见肘。这件事被素昧平生的湖南企业家廖厂长知道了,廖厂长决定无偿资助吴晓波七千元。在当时,这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吴晓波前去感谢,发现廖厂长其实也不是很富有,就更加感激了,问有什么可以回报的。廖厂长说:「不需要什么回报。报告出来后,寄给我一份就好。」可以想像,廖厂长在这个叫吴晓波的穷小子的情感帐户里,存入了一笔巨款!

廖厂长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位美国老太太。两百年前,这位老太太的祖先在瑞士银行存了一百美元。两百年后,老太太去瑞士银行的美国分行取款,瑞士总行行长亲自飞到美国,给老太太兑现五十万美元,并奖励了她一百万美元。行长说:「钱存​​在我们银行,只要地球在,你的钱就在。」

廖厂长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告诉我们:随手存款,最后必将增值。

回到最开始的案例,为一些蝇头小利,打扰别人的工作和休息,这种「求赞」不但不是存款,更是一种无节制的取款行为。这时,如果你在别人的情感帐户里余额不足,当然就会招致反感。

所以,我们必须把每一次人际交往,都看成是往他人情感帐户里存款的一个机会。具体怎么做?

第一,养成随手存款的好习惯。

你千万不要听说了廖厂长的故事后,就冲过去找到吴晓波,说:吴老师,我这里也有七千元⋯⋯情感帐户的维系,是长期的。

我们可以向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学习,试着每天给员工写一张感谢卡,让他们知道公司感激他们;可以在每次交付完项目后,感谢每一个提供过帮助的客户员工;可以在犯错之后,勇敢的承认;可以在会议结束时,主动给全体与会人员发一份报告,省去大家总结的时间;可以在同事沮丧时,陪他在茶水间喝杯咖啡;可以在新员工焦虑时,给他一些建议,拍拍他的后背,为他加油;可以在翻看朋友圈时,主动为别人点赞;可以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另外,我们帮助别人时,不能心里总想着:这一下你欠我的了,找机会要还回来。最好的情感帐户关系是:我觉得「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你觉得「点滴之恩,涌泉相报」;最坏的情感帐户关系是:我觉得「我的举手之劳,你应该涌泉相报」,你觉得「你的点滴之恩,我应该不足挂齿」。

第二,警惕无意识的取款行为。

不要群发微信求赞,不要群发微信给孩子拉票,不要群发文章求转发,不要私信推销产品,不要未经同意把朋友拉入大群。

有的人去外地旅行,抓住个当地的朋友就说:「我要去那里玩了,你帮我订个旅店吧。」先要问问自己:和这个朋友熟不熟?就算熟,真的要这么挥霍自己的情感帐户吗?现在网路这么发达,自己能解决的事情,绝不轻易麻烦别人。

第三,接受别人的帮助。

当然,我们也要允许别人往自己的情感帐户里存钱。只帮助别人,不允许别人帮助自己,一心想着「零存整取」,以后找别人帮个大忙,这样的人也是很难交朋友的。接受别人的帮助,有时甚至会加深彼此的感情。

对于别人的帮忙,我们都要报以善意。比如,出国回来,给帮过自己的人带份小礼物;朋友转发了自己的文章,留言向他表达感谢;有人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发个吉祥数字的红包,金额不用太大,表达心意即可。

【KEYPOINT】情感帐户

情感帐户,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比喻。这个帐户里,存的是信任、价值和情感。把每一次人际交往,都看成是往他人情感帐户里存款的一个机会。具体怎么做?第一,养成随手存款的好习惯;第二,警惕无意识的取款行为;第三,接受别人的帮助。

#学习#成长#人际#提升#说话#耀恩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情感帐户余额不足,请加值──人际关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vh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