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回乡过年,除了家人团聚之外,主要是我了看望三年没见面的爷爷奶奶;正好今年他们到我家过年,七天假期转瞬即逝,也让我感概万千。
奶奶七十八,爷爷八十六了,再加上这三年疫情的反复折腾,二老的身体是越来越弱;爷爷记忆力不太好,走路还行,奶奶记忆力不错,但走路费劲。恰逢过年也见了弟弟家的闺女,看着日薄西山的老人,再看到过完1周年的小孩;顿时感到,生命就是这样的轮回。无论是百岁人生还是几十春秋,生命的最基础的意义在于现世生存与代代相传。
老人垂暮,已到弱能甚至即将到失能的阶段;再看孩童,生机勃勃,精气神十足,对于孩子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旧生命的行将就木,新生命的朝气蓬勃,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到了这个阶段的老人,已经没什么指望了,只是后辈的牵挂和心理寄托;有老人在,儿孙们都有相聚的理由。但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会学习,会成长,孩子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变化,我们都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看过这么一则消息:人活到50岁的概率是92%,到60岁的概率是83%,到70岁的概率是44%,到80岁的概率是18%,到90岁的概率是1%,90岁以上的概率是0.6%;你打算怎么活,又能活多久呢?
落红深处有冷暖,世事沧桑也寻常。来日并不方长!中国人活着的时候注重生,并不关注死,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准备;死了就死了,从不提前安排有仪式感的死。
在中国,很多人都认为生死是二件最大的事,别无其他;但中国人却本能地逃避谈论死的话题,讳莫如深。在生死两端之间,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去做,有许多故事要发生,有许多困难要战胜,有许多灾难会降临,有许多记忆要珍藏......现实中,没有多少人去主动求死,但很多人在作死;没有几个人不想生活,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生活。我们绝大多数人往往在生死两端之间,柴米油盐、爱恨情仇、功名利禄、是非成败,不断纠结、苦苦挣扎、起起伏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无论是几十春秋还是百年人生,看似短暂或漫长,在时间长河里都是弹指一挥间。人,万物之灵,也同样活在自然规律和生命周期之中;又有几人能超越周期或超脱生死呢?山重山,水重水,离人胭脂,几许惆怅年华;尘归尘,土归土,及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