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中午做饭,想用白糖给炒肉上色,结果糖没完全化开,没有熬出酱色,就把肉倒了进去,最后整个菜都泛着腻腻的甜味儿。
耳朵里还不停的传来生活琐碎杂事里父母的埋怨,不是特别大的事,都是与亲戚间的一地鸡毛,我不禁在想,结婚以后我的家庭生活是否也会是这样?也就是在这一刻,自己有了这样的想法:爱情很美好,但我想做一个不婚主义者。
自认为自己的感情经营的还不错,也会想象以后水到渠成地结婚成家,但每当看到婚姻里的人因为各种事情而相互埋怨和争吵的时候,都会觉得婚姻并没有太多的安全,亲密关系太易碎裂,两个人不同的背后家庭似乎成了幸福的桎楛。
我向往爱情,任何时候都会,但并不代表就渴望要进入婚姻,这并不矛盾,人都向往和追求即刻幸福的自由。
总会在某个时刻恐惧婚姻,害怕结了婚甜蜜的爱情与幸福要变成琐碎的家庭事务,不再会有甜言蜜语,反而会因为细微的小事口吐怨毒,更甚者会拳脚相向,那样的场景怎么会不害怕,不恐惧。
即便是恋爱期间,大多时候都是异地,相处和相聚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依旧过着单身的生活,彼此都未渗透到对方的家庭之中,没有太多烦心的琐事,也不必要顾好家里家外、里子面子的事情。
身边不乏有这样的朋友,虽然谈着恋爱,但总觉得对方介入了自己原有的生活,不想见他的朋友,也不想过于频繁的见面,更多的时候只想自己一个人安心平静地呆着,做好自己要做的事。
“我一个人生活的挺好,我享受这样的生活,干嘛要结婚,两个人各过各的也挺好的,不用考虑太多的麻烦。”
“过了结婚的年龄,就不再憧憬和急着结婚。”
“我有时候都想分手,感觉没自己的私人空间,还没自己一个人过着舒坦。”
“我可以接受谈情说爱,接受身体的亲密接触,也可以接受生孩子,但我不想接受婚姻,因为结了婚事情太多,生活没了浪漫,会变成一地鸡毛,想想都太烦人。”
这是我所接触的人的想法,虽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这样想的。
似乎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婚来规避婚姻的“麻烦”,尽量享受简单生活,加之经济独立,只要两个人你情我愿,没有法令约束,好像这样自己就更能忠于感情的选择。
李银河也曾说过:不婚渐成为常态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婚姻从一种普世的价值已经变成了纯粹个体的选择,我们习惯了以“家”的概念来面对社会,而以后可能要彻底作为单个人面对周遭,家族主义在下降,而与现代化随之而来的个人主义迅速上升。
很多时候我会将某些加负在我身上东西归咎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拿想做一个不婚主义者来说,一个家庭,外人看到的永远只有表面,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究竟是哪种滋味,但处于其中又摆脱不了咬啃性伤害的人,便会做出保护自己的姿态。
正如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生活就是一袭华美的袍,一地鸡毛就是数不尽的虱子。
当我与我妈在交谈婚姻这件事时,才意识到家庭琐碎的事情并不是导致婚姻出现矛盾的根本原因,两个人融洽和睦的感情才是经营婚姻相处长久之道。
一个家庭的组成,不仅仅是两个人家庭的相融,更是多个家庭的碰撞与融合,从而在社会上建立复杂粘稠的人际关系。
反过来再想,其实即便不结婚,不成家,就自己一个人生活,但是自己所处的社会人际关系还是会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即便自己不想做也不得不接受去做,唯恐得罪了人。
不想结婚,做一个不婚主义者也许并不是我内心真正的渴求,谁不渴求被关心和爱护?但有这样的想法涌出来,大多出于我的自私和自卑,想要逃离现实生活的琐碎,又没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似由原生家庭主宰的链条,其实本质上还是自己的不自信,看穿了那种表面的恐惧,就会真正获得自信和成长。
钱钟书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爱情很美好,我也不想丢失这份属于我的美好,至于是否要进这座围城,只取决于我对婚姻的自信程度,毕竟路是自己坚持要走的,人生的方向盘也是我握的。
爱情很美好,我却想做一个不婚主义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