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的角度看,《项羽本纪》是整本书当中最出彩的两卷之一(另一卷是《淮阴侯列传》),太史公对项羽实在是太宠爱了。按说一时霸主,未登帝位,而且书中将楚汉相争的第一年就以高祖元年纪年,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项羽都应入世家而非本纪。到了垓下被困,回天无术,他仍然被描绘成一个所向披靡的勇士。即便是最后的批评,也是惋惜多余指责。
可以说,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有争雄之心却无称帝之念,只想以霸王身份震慑天下。为了衣锦还乡,弃关中,都彭城,终致四面楚歌。摒弃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大肆分封异姓王侯,裂土而治,也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因此,所谓的不能用人,当断不断等等也只是失败的表象而已。
项羽是绝对是一条血性的汉子,对他的评说也褒贬不一。有说他残暴不仁,有说他爱兵如子;有说他天纵奇才,有说他目光短浅。易安写诗赞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代表的不仅仅是她一个人,而是万千少女心。而主席却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代表的又是另外一个群体。
项羽屡战屡胜,最后一败涂地。与他相反的,刘邦屡败屡战,最后夺了天下。原因很多,有两点我觉得很重要。
其一,相对于项羽,刘邦已经近乎无耻。为了自己活命,老爹老婆儿子女儿都可以不要。在他的眼里,老婆没了可以再娶,儿女死了可以再生。至于老爸,反正岁数大了,早晚也快到了那一天了。而且他也可能吃透了项羽,料定项羽不至于真煮了他老爸。当一个人无耻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阻挠他唯一的人生追求——打下江山。
其二,楚汉相争不同于之前的战国群雄逐鹿,也不像后面的三国演义。除了最初的那段时间,后面的三年基本就是二人转,其他的势力既是搅局者,也是左右局势的秤砣。刘邦在统一战线这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当不错。这也就是为什么项羽由最初的兵强马壮,打着打着成了孤家寡人。
高祖一生三个阶段,起事之前只是一个小亭长,虽然诸多怪异,也都是牵强附会。然后群雄并起,楚汉相争。再然后就是忙于平叛。无法理解的是,为何各路诸侯手握重兵左右天下局势的时候不叛,而要等到大事已定后逐一叛乱自取灭亡。真叛假叛主动叛被逼叛,已无从分别。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如淮阴侯身首异处,亲信如卢绾远遁匈奴,忠义如樊哙命悬一线,更何况他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殊不知,猛士已被诛杀殆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