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

作者: 汤谷羊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1:42 被阅读33次

在武汉,吃早饭叫过早,然而过早并不只等于吃早饭。

大雾弥漫的清晨,还没铺开地摊的街道空空荡荡;高楼和平房错综复杂地浸在雾气混合尘土的空气里,高处的窗户透出些许朦胧的灯光;让人平白无故地觉得像置身于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寒冷,陌生,简单得令人迷茫。

过早 过早

如果说户部巷属于热闹纷杂的夜,两条街之外的粮道街才是武汉人开启活力一天的起点。

南北走向的大街,放眼望去,尽是琳琅满目的早餐。红字招牌的赵师傅(赵师傅粮道街店)店里人头攒动,有人等着一碗热干面,有人端着碗准备冲蛋酒,更多人盼着刚出炉的烧饼,趁热夹两只肥腻香浓的烧卖。

弹牙的碱水面丢进滚水桶里抄上七八下,撒酸豆角胡萝卜末,扔几粒葱花,用铁勺高高地把芝麻酱撩起一条丝线,在面条上拉出漂亮的花色,被热面和麻辣鲜香的红油一烫,扑鼻就是麦香和焦香。

过早 过早

老武汉习惯热干面配蛋酒,绵柔清淡的味道。很久没再见过童年时代用的白铁皮水壶了,颇为怀念。

过早

烧卖,武汉人也叫它烧梅。浸透酱油的糯米蒸的软烂,包裹大颗大颗鲜嫩的肉丁,满口是浓郁的胡椒味。空气油饼极大一个,金黄焦香,酥脆劲道。油饼夹烧卖量大味足,两个女生根本吃不完。

过早

户部巷临街的铺面全是做三鲜豆皮的好手,吆喝声最小的反而正宗。做豆皮的大铁锅旁边依偎着小蒸笼,粉粉地冒着蒸汽,里面有糯米鸡。

过早

徐嫂糊汤粉,勾芡的浓厚顺滑的米粉与温柔辛辣的胡椒鱼汤在口中缠缠绵绵,十分适宜;胡椒的香气有力地推开清晨的湿冷。忙不迭地啜米粉,不时咬一口油条,不知不觉已经毛孔舒张,大汗淋漓。

过早

蔡林记对面的小铺里有大锅熬煮的豆浆,盛一碗来泡刚出锅还在滋滋作响面窝;或者来一碗谈炎记的水饺,吃一小笼灌汤包。

过早 过早

起的晚了,就去户部巷的背面吃一碗鲜美清甜的排骨藕汤。

过早

我向来觉得池莉在《汉城往事》中描写的过早丰盛得不可思议: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伏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如今看来,我之所见不过汉城一隅。

过早

过早属于劳碌的人们。起早贪黑行色匆匆的武汉人只能在清晨享受这一顿不慌不忙的盛宴,享受大量淀粉与油脂带来的满足,享受油醋,麻酱,辣油,胡椒带来痛快淋漓的刺激和放松……然后磕磕绊绊地挤上狂野的公交车,一路颠簸,重复忙碌的一天。

从饱经风霜的租界到光谷广场的高楼,从科技最先进的地方到满面风尘的平房,来回穿梭。恍惚中,能听见历史和现实的对话。

过早

静若处子动如疯兔的公交上,中年人们毫不遮掩地扯着嗓子喊话;戴着雷锋帽的老头提着一大袋白面馒头发呆,渐渐安稳地打盹;年轻人对着线路图指指点点,又打开手机高喊来局王者……一个急刹车加急拐弯,一车人惊叫起来,司机像吹喇叭似的嬉笑怒骂起来,让人又爱又恨。百年梧桐树叶沙沙地拍打在车窗上,又漫无目的地飘向远方。

百度旅游上这样介绍武汉:一样的大城市,却不可思议的走着亲民路线。这话实在太贴切了。仅仅是过早,你就可以从一个烟火世俗的清晨,瞥见一个城市新生的希望以及累累的伤痕,看见世俗的烟火和曾经的文化。

过早 过早 过早 过早

武大附近,广八路上的川香碳锅鸡,量大味足,价廉物美,想必是学子们爱打牙祭的地方。

过早

中华路上的三胖腰子粉

过早

网红店的炸串和豆腐

过早
过早

最后,湖北省博物馆镇尾。

过早 过早 过早 过早

相关文章

  • 过早

    丨图片发自简书App 过早 沙月 水酒香栀做早餐,南瓜花蔓助清欢。 莺声挤入纱窗秀,落下三行已满盘。 20...

  • 过早

    那年Beyond的碟片有时会卡,爷孙的身高和现在有反差,老爹腿一撂分分钟玩转二八!

  • 过早

    文|骑马上岸的人 用被子 把身体盖住 盖住那个过早 夭折的梦 有个声音过早地进来 苹果树的叶子 格桑花的花瓣儿 落...

  • 过早

    文/丹宁 离开武汉多年,“过早”这个名字已经完全忘记了,要不是再次回到阔别多年的第二故乡---武汉,我很难再想起把...

  • 过早。

    十一点十一分,还有多少人的办公室灯还亮着。 而这个生长在水沟里的宿舍,听着陌生生物叫唤的平静夜晚,渐渐步入死寂。每...

  • 过早

    天黑的太早 还没清醒完全 却又要过早的在黑夜中沉湎 昨天的思绪 是今天即将逝去的醉意 可是,谁在乎 明天的阳光 会...

  • 《过早》

    吃面条 打一碗免费的稀饭 一只小虫 混在米中 我用筷子把它挑出来 甩在桌子上 粥葬 对它来说 也是一种价值体现

  • 过早

  • 过早

    早上人人手端一次性碗筷,边走路边吃,不论是汤面还是干面,碗里的汤水不会洒出一滴…这就是湖北给我的第一印象。大家并不...

  • 过早

    很多东西我觉着自己过早了解了,一些书时候放在25岁以后看,甚至更晚一些。我似乎了解人性,但是理解不了人性,我似乎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nf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