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大挑战Lucky会员组人民广场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2-07-09 06:15 被阅读0次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同好友一起在山中游玩,兴致正浓时,忽然感觉天要变脸,这时是去还是留呢?

    这时,我们的诗人会给出答案:“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有一年夏天,我们一家三口也是在山中游玩,忽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瞬间大雨倾盆,那雷声不似在市区听到的那般,那声音就像雷在你耳边炸裂一般,用“震耳欲聋”形容最贴切不过了。终于知道这个词怎么用了。

    这时不是去和留的问题,而是人不留客天留客,去留随天意。

    当时,我们在山中避雨,忽然就有苏轼的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雨初霁,云雾在天空和林海间反复蒸腾,仙气飘飘宛如仙境。

    这“空山新雨后”空灵缥缈的清新自然景象,让我惊呆了,让我再次想起诗人的那句“莫为轻阴便拟归”的良苦用心。

    真得感谢老天的这次有意无意的挽留,让无限美景尽收眼底。

    哈哈,我们切入正题,聊我们今天的主角。

    他与李白、贺知章等并称“饮中八仙”;

    他擅长草书,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世称”草圣“;

    他的草书、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为唐文宗诏定的“三绝”。

    他就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酒鬼——张旭。

    张旭之前我们聊过哈,就是人送外号“张癫”,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张疯子”的那位爷。

    也是把自己头发塞进浓墨中,以发当笔,在墙壁上挥毫泼墨的那位爷。

    一个活得随心所欲,潇洒自在,令我们现代人都艳羡的张旭。

    草书和酒,是张旭身上最知名的两张标签,正如杜甫在《饮中八仙歌》所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聊两个张旭的趣闻哈。

    根据唐朝张固《幽闲鼓吹》记载:张旭在苏州做官时,有一位老人前来告状,张旭在状纸上批示判去。

    过了几天,这位老人又来了。张旭很生气,就责备老人说:你竟敢屡次用闲事来骚扰公堂?

    谁知那老人却说:我到你这里来不是来告状的,我是看你字写的奇妙,可以像珍宝一样收藏。

    又传闻有一贫困人家因为成了张旭的邻居,又因为多次写信给张旭,并获得了张旭的回信,然后这家人就把张旭的信拿到集市上卖,然后变得富裕起来。

    这些故事都足以证明张旭的书法确实精彩、高妙。

    然而,事实上,在“书法家”的光环之下,张旭还是一位诗人,其诗与张若虚、贺知章和包融齐名,并称“吴中四士”。

    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张旭与好友一同在春光明媚,风景优美的山中游玩,兴致正浓时,天色忽然有点阴暗,客人怕下雨,急着要回去了。

    这对兴致勃勃的主人说来,可真有些扫兴。在这种情形之下,对客人殷勤地加以挽留,是很自然的行动。于是,他就写了这首诗。

    这首小诗词浅意深,耐人寻味,富有哲理。

    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应如此。

    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

    而生命的可贵之处便在于此,无论如何的险恶环境,总有生物向阳生长,欣欣向荣。

    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山行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

    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山光物态沐浴于春日的光辉中,不要因为几朵阴云就打算回去。

    山行:一作“山中”。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

    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

    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最后两句意思是即使天气晴朗没有阴雨迷蒙,去到山中云雾深处衣服也会沾湿。

    纵使:纵然,即使。

    云:指雾气、烟霭。

    后两句,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

    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

    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nm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