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李中梓《内经知要》色诊—3色诊的意义

学习李中梓《内经知要》色诊—3色诊的意义

作者: 开心农夫天意 | 来源:发表于2021-11-10 07:37 被阅读0次

3.意义

(1)辨察正气强弱: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清·潘硕甫亦云:“气至而后色彰。”

可见气色是人体正气的外露征象,故通过辨察气色的变化可以推断正气的强弱。《灵枢·五阅五使篇》之“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更进一步提出观察目的系以五脏之气为主。

(2)分析疾病性质:

中医总结了不同性质病证所反映色泽变化的规律性,善于从五色变化人手,测知机体内部的变化,分析判断疾病的性质。如《素问·举痛论》:“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即其一例。

(3)审测病变部位:

中医还通过面部不同部位气色的变化以确定病变之深。《灵五色篇》云:“沉浊为内,浮泽为外。”即以浮沉别内外。而《卫气失常篇》以眉、唇、目、耳等处气色的变化推断形体病变浅深层次。《灵枢·五阅五使篇》还揭示了气色变化与脏腑病变的关系。“色部”更是病位诊断的主要依据

(4)指导疾病治疗:

《素问·玉版论要篇》提出“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药主治,十日已。其色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色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天面脱、不治,百日尽已。”即依色之深浅采取不同的治法。

《素问·刺热篇》云:“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又认识到某些气色可先于临床症状而出现,可指导未病先防。

(5)判断疾病预后:

了解疾病进退顺逆的趋势,是临床上重要的一环。中医亢分运用色诊的特长,作为判断的重要依据。除以浮沉、散抟以及抟色的部位变化来判断疾病进退以外,重视以气色变化推测预后。大凡气色明亮润洋含蓄者为顺,预后多良。晦暗枯槁暴露者为逆,预后多凶。

通过上述可见,色诊可以为病证的定性、定位及其预后,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而,色诊始终为历代中医学家所重视。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见其色,知其病,命日明。”《难经·六十一难》将四诊并列,提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推崇望色为最高明的诊法。历来常将色诊脉诊并举,往往以色脉相参而决断病情。针对世人只推崇脉诊的不良倾向,许多医家进一步强调色诊的临床意义更为重要。如《千金翼方》:“夫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故上医察色、次医听声、下医脉候…所以善为医者,必须明于五色,乃可决生死、定狐疑。”代官修教科书《医宗金鉴》曰:“医家造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知之者。近代唯事切巧,不事望神,大失古圣先贤之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李中梓《内经知要》色诊—3色诊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tb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