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理
面部之所以能成为病变的反应部位,主要决定于面部与脏腑经络的内在联系。
人的生命活动以脏腑为中心,而“气由脏发,色随气华”(《四诊微》),面部气色是脏腑气血之外荣,居于内,颜面显于外,不仅心之华在面,其它脏腑亦可通过经络联系于面。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因而,颜面五官的气色变化可以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汪广菴提出“五色形于外,五脏应于内,犹根本之十枝叶也…故有病必有色,内外相袭,如影随形、如鼓应捊。”正是据此而言。
2.原理
面部之所以能成为病变的反应部位,主要决定于面部与脏腑经络的内在联系。
人的生命活动以脏腑为中心,而“气由脏发,色随气华”(《四诊微》),面部气色是脏腑气血之外荣,居于内,颜面显于外,不仅心之华在面,其它脏腑亦可通过经络联系于面。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因而,颜面五官的气色变化可以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汪广菴提出“五色形于外,五脏应于内,犹根本之十枝叶也…故有病必有色,内外相袭,如影随形、如鼓应捊。”正是据此而言。
本文标题:学习李中梓《内经知要》谈色诊——2色诊的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kqzl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