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罢工”比精神内耗更可怕

“心理罢工”比精神内耗更可怕

作者: 慧玲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3-11-08 19:50 被阅读0次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09天早安问候。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

想报个网课提升下能力,下班后却只想摆烂,没力气学;

想好了周末要做一些喜欢的事,真到那天却只是睡懒觉、发呆、刷手机;

网上刷到一家很不错的店,离家不远,心里很想去,屁股却“黏”在沙发上不愿动;

和朋友约看电影,走到门口却觉得:出门一趟多费劲啊,不如躺床上刷3分钟电影解说视频……

如果你感觉“中枪”了,那么你的“文化体力”可能也所剩无几了。文化体力,是指追求带有自己喜欢的文化性质的行为、活动的力量。

比如,有人一天逛两个展会、三个景区、四个书店,这就是很典型的“文化体力牛人”;

而有人下班回家,只想先刷一个小时短视频,连抬手开灯的力气都没有,就属于“文化体力虚人”。

我们都会有累了、倦了的时候,允许自己适当休息,才能安抚好疲惫的内心。但如果文化体力消耗殆尽,就会出现“心理罢工”的现象:有趣、有价值的事情统统退居二位,追求“省事”成了生活第一准则,从而人也因此变得空虚乏力。

那么,我们的文化体力为什么会日渐走低呢?到底是什么吸走了文化体力?我们该如何重新拥有力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到:

一个人在生活中与万事万物发生联系,尤其是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发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联系带来的共鸣、回应及恰好的挫折,会让人慢慢产生一种适应社会的“适应性自体结构”。

就像有人总结的:能让你适度发疯的东西叫做“兴趣爱好”。它能完全牵动你的情绪,使你为它哭,为它笑,为它哐哐撞大墙。

如同我们热爱阅读,会为一句话忍俊不禁,也会为另一句话泪流满面。这种情绪共鸣,让我们感到被外界接纳、看见,由此产生一种存在感,统整感。

比如读书带来的一些挫折性体验:感觉这本书不是自己的“菜”,不太认同作者的一些观点,读到一半读不下去……这些可以克服的小困难,也会让我们调整和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提高适应力和稳定性,更好地投入进去。

所以,拥抱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强大,更好地适应外界。

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体力会变低?

有人说:“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就会明显感到我的文化体力正在被不断削弱。”

其实,剥夺文化体力的不止工作,还有以下4个原因:

1、人际距离太远。

2、心理空间变窄。

3、空心病的影响。

4、核心自体的匮乏。

下面意义来讲:

现在的人,大家各有各的事,相约变得越来越少,这就拉远了人际距离,导致文化体力被孤独感削弱。“没人陪”让人沮丧,一个人就更“丧”了,不做算了。

另外,左边是生活压力,右边是工作压力,一左一右两面墙,压着我们往中间挤。事业和学业越来越卷,我们的心理空间也越来越扁平狭窄。

好不容易闲下来,只想喘口气,做些不用动脑子的事情,摆烂放松一下。哪里还有什么余力,去思考一些阳春白雪的浪漫理想呢?

还有,很多文化体力虚人,可能都有“空心病”。

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经常感到空虚乏力、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认为,“空心病”已经是一个时代共同的情绪病。很多人连活着的意义都不太能找到,何况找到文化的意义并从中体验到热爱的乐趣呢?

再就是核心自体匮乏。

核心自体,是指能够把自身的感受广泛连贯地联系在一起,比如不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负面情绪、幻听幻视;并且能够以连续性的方式体验自身和他人,比如今天明天后天都喜欢读书,不会今天喜欢、后天不喜欢。

在科胡特的观点里,自体是个体一切成长、发展的基础。

核心自体稳定、强大了,我们才不会“突然变一个人”:感觉今天体会到一个自己,明天感觉又是另一个自己。

核心自体虚弱匮乏,人就会陷入一种内在的“贫穷”状态:状态很不稳定,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或者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有很多不切实际的负面情绪,真到做的时候,又觉得没兴致了。

你可能觉得:文化体力减弱,似乎是一件不可逆、不可抗的事。学生时代挑灯夜读的干劲,到30来岁只剩下开关灯的力气,也很正常。

除去年龄增长因素,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点亮死气沉沉的生活?

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空虚乏力的状态,重拾文化体力呢?

1、回到“累”的状态里,把“累”活出来。

2、给内心解绑,接纳虚弱的状态。

3、回到“儿童自我状态”,带着好奇心去看世界。

首先,当我们精疲力尽时,第一反应是放松、摆烂、睡觉,但累是需要被呈现的。

比如,加班回家、应酬结束、哄完孩子时,别急着休息,先试着觉察:我的表情究竟有多疲惫?我的声音是不是都开始沙哑了?我走路的步子是不是拖拖垮垮的?看清楚自己的情绪,才能看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另外,给内心解绑,接纳虚弱的状态。请记住这三句口诀:别逞强,别掩饰,别伪装。

累就是累,是个人都会有累的时候,不要为此感到羞耻、内疚。看到自己的确沉浸在虚弱状态里,不做任何辩解掩盖,反而会“松了口气”,诚实面对自己。

3、回到“儿童自我状态”,带着好奇心去看世界。

比如,翻出小时候写的日记、画册和手工看看,体会一下当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想说:文化体力增长带来的是一种“满血复活”的状态,它能收获深层次的快乐和满足。有些事,可能刚开始提不起劲去做,可真的做完,会发现比刷手机的恢复效果好很多。

我们必须靠不停地疯狂爱上什么来维持生命力。

它可以是文学、艺术、绘画、音乐;也可以是运动、娱乐、思辨……

有一个充盈的精神空间可以提供养分,是无比满足且愉悦的事,再平淡的生活也会让人有所期盼。它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进而热爱整个世界。

相关文章

  • 比精神内耗更可怕的,是“心理罢工”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一天明明什么也没做却疲惫不堪? 你是不是总发现自己在开始做事前便已经满头浆糊? 你是不是总感觉每天...

  • 【规避“效率陷阱”,摈弃“精神内耗”】

    【规避“效率陷阱”,摈弃“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

  • 什么是精神内耗?

    什么叫做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

  • 生活日常·纪实||关于“精神内耗”

    01什么是“精神内耗” 百度百科上说,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

  • #关于成长#内耗

    内耗一种很可怕的消极心理状态,精神内耗对我们自身不仅没有益处。还会影响我们对自身的看法,和我们做事情的效率。因为很...

  • 你还在精神内耗吗

    精神内耗,作为近几年一个新兴起来的名词,在社会上引起了颇多关注。 什么叫精神内耗呢?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

  • 精神内耗多可怕

    朋友,你好!今天是我日更文章的第️️114天,我是名程,一个在创业路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服输的人,信奉终身成长,人...

  • 停止精神内耗

    我刚刚百度了一下,什么叫精神内耗,“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仍...

  • 远离“精神内耗”

    坚决不要成为“精神内耗”的情绪累人 精神内耗会产生内耗效应。 含义即是:常常感到心理疲倦 临床表现: 1)把自身的...

  • 停止内耗,学会放过自己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有关于“内耗”。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罢工”比精神内耗更可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vq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