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在B站上听复旦哲学王子之称的王德峰老师,讲《王阳明及其现代意义》这个讲座,其中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
大意是,“把我们正在做的事当成达到另外一个目的的手段,是非常危险的,这样你永远都得不到满足,你做一件事应该是因为那件事自己本应当做。”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举个浅近的例子,我在简书写文章,是为了涨粉变现,那我就会很在意阅读量、点赞数,也许也会做出一些媚俗的行为。如果我只是发于本心想做,只是单纯地想写,则会自由得多。
再比如,如果我们高考的时候,一心想的只是解脱,那么到了大学,恐怕会非常失望,因为大学也不是那么好混的。
但认清自己本应当做的事是什么,则又是另一回事。
王德峰老师在贫病交加的时候,面对老同学抛出的负责某分管公司的橄榄枝,都能果断拒绝,因为他喜欢读哲学,觉得能从译林出版社离职,再回到复旦读哲学,实在太幸福。这无疑是因为他觉得读哲学是他本应当做的事。

但我们难免要问,到底什么是本应当做的事?是以下这些社会标准模板吗?恐怕不是。就算是的话,其中还有无数细节要我们自己敲定。怎么定义好?多少钱才算多?有了好分数到底选什么专业?

只是看喜好吗?肯定也不是。这就对一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探求提出了要求,什么是我们本应当做的事呢?我想,各人有各人的答案,也只能自己去找。
(PS:这个讲座真的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