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比渴望成功重要1000倍的,是你掌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刘润说的这种能力其实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的。
还记得以前有一部美剧叫《HEROES》,作为一部科幻剧最吸引我的就是不同人身上所拥有的超能力。有的能快速自我修复达到不死、有的能控制时间和空间、有的能读取他人心里活动、有的能飞行等等,剧集中可怜的主角就是“ctrl+c、ctrl+v”,能够复制身边人的超能力,单独活动时跟普通人没有不同。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前几季中的大反派Sylar拥有的能力就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他的学习状态是打开别人的脑袋进行学习,获取别人的能力势必需要杀人,想要获得更多的能力就得杀死更多的超能力者,所以被定义为反面角色,他承载着人类的贪婪的欲望。
现在想来,那么多超能力真实世界中我们从未得到过或见到过,但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是有人做到过的,而且将他们的洞察以文字的形式流传至今。当我们活在现代社会,需要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的时候,这就格外重要了。一旦你具有了这种能力,你离成功就很近。
《易经》被世人所熟知,其实《易经》指的是《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只是前两本已经失传才导致世人把《周易》和《易经》画上等号。很多人觉得《周易》是一本占卜类型的玄学书籍,其实不然,它洞悉世间万物规律,是一本讲变化的书。
《黄帝内经》一本学中医必读的书,和《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齐名。《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是《易经》在自然规律和人体养生的洞察结果。
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佛教的释迦摩尼,这些圣人无一例外都是洞察事物本质的高手,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对于自己能力的一种延续,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他们都是KOL(关键意见领袖 Key Opinion Leader)。无论是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还是现在互联网上的KOL,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钻研的领域洞察的十分清晰,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听过《论语·为政》里的这么一句话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很多人认为孔子谦虚的认为自己“五十而知天命”,我到不这么认为,古代的时候人类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和理解是不足的,当时的社会没有现在那么发达仅靠“百度”、“google”就能了解天下事,全凭观察自然和身边的事物慢慢变得心智成熟的,所以五十岁的时候才了解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很可能是真实情况。
现在我们有着高科技的手段,足不出户便能看遍大部分天下事。获得信息太容易、信息量太大,导致很难静下心去思考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一不小心就走上了随波逐流的道路。有人说人类的进步是因为想着偷懒而产生更多发明的,我倒是认为人类的进步是因为想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上解脱,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发明。体力上的偷懒可以理解,可以避免大脑的偷懒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一直认为思想上的偷懒比行动上的偷懒更可怕,不去思考的人类跟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想要洞察事物的本质,不仅仅是光靠想就能想出来的,你需要对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学习。就如同查理·芒格一样,他会涉猎多个领域的书籍学习,不同的知识最终会构建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最终达成体系。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当你真的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时候,你会发现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最关键本质是相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