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几何?作业本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29章:去甚去奢去泰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29章:去甚去奢去泰

作者: 捧个大瓜 | 来源:发表于2021-09-03 22:30 被阅读0次

开篇三言: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唐·李白)

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爱尔兰·肖伯纳)

当你被欲望控制时,你是渺小的;当你被热情激发时,你是伟大的。(法·罗曼·罗兰)

本章的重点是三去:去甚、去奢、去泰,而上面的三条名人名言,恰恰与老子不谋而合。

原文:

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2.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3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5.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直译:

1.想要得到天下,驾驭天下,我知道那是办不到的。

2.天下就像神器一样,既不可以驾驭它,又不可得到它,驾驭它一定会失败的,得到它必然招惹很多麻烦最终还是会失去它。

3.所以圣人无为而治,就不会失败,不去把持它,所以也不会失去。

4.人和事物总是逆顺反复,或是主动的或者是被动的,或者温暖或者酷寒,或者强盛或者衰亡,或者胜利或者失败。

5.因此,圣人治理天下,顺其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做事,去掉一些极端,过分的设施,去奢华而归朴真。

我的解读:

1.

老子在上一章中讲到“三知三守”,是要求人们进行内在的修为,即:明知道自己有能力,却谦逊放低身段,甘于守雌,守黑,守辱,就是现在人们说的要低调。

那么,为什么要低调呢?他唯恐人们不理解,就在本章中进一步作具体的阐述。

他在本章中所指的天下,有些版本总是将其与统治者相联系。多少有些片面。

这个所谓的”天下“,既可以指字面理解的统治者所对应的”天下“比如国家,也可以引伸为人们的欲望所要满足的一切状态。可以是实,也可以是虚。

按第一层意思来看,比如封建王朝,大凡开国君主总是雄心勃勃,总想把自己的统治百世万世延续下去。

最为典型的就是秦始皇。他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的称号,后称为“皇帝”。

因为他第一个使用这个称号,便为“始皇”。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自以为子孙帝王百世万世而为君矣。

结果他死后仅仅一两年,就“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庞大的秦帝国土崩瓦解,历史发出了一声千古浩叹。

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中,不断地上演着这样悲情的故事。充分佐证了老子的论证:想要得到天下驾驭天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尽管一时得到了,也玩了若干年,但终究不会永久。得到它必然招惹很多麻烦,最终还是会失去它。

孙悟空不就说过吗?皇帝轮流坐,明年到俺家。据说,《西游记》因了这泼猴一句话,竟然被列为了禁书。

想想当时的皇上们是多么害怕失去天下,但愈是怕鬼,它就有鬼。因为这个“失”,就是天道,任何人是不可抗拒的。

按第二层意思来看,比如个人。自己的欲望充分得到满足,就是自己的“天下”。

严格上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下”。而恰恰是这无数个“小天下”,才构成了人类社会。所谓家国家国嘛。

所以,有这大小之分,那么,在欲望上也有满足的程度不同。

大的欲望可以使历史生辉或者黯然失色,小的欲望可以使个人飞黄腾达或者身败名裂。

总之,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杀敌,也可以自残。

2.

那么如何把控呢?老子给出了路数:去甚,去奢,去泰

“甚”是过分偏激的作为或措施法度;

“奢”是穷奢极侈的生活和夸大的表现。是奢华、奢侈、奢求、奢望等。

“泰”是通泰安稳的局面。前二个容易理解,而这个“去泰”却让人糊涂,如此来说,就是不让人安稳吗?

其实并非如此,老子的这个“去泰”,是要求人们居安思危。

因为根据《周易》第11卦“泰卦”,三阳开泰不假,但通泰的局面不会太久,第12卦是“否卦”。

有“否极泰来”,也一定有“泰极否来”。所以,要充分认识到这个辩证关系。

凡是做到了”去甚,去奢,去泰“,者,都能寻求到大道。那些古今中外成功者,都是顺应这个因果而得以青史留名的。可谓不胜枚举。

这些看得多了,不免令人思想上有些麻木。唯有那些反向因果的事例,才让人铭心刻骨。

先说这个”甚“,就是做事偏激。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一说,今有为了一个地摊,拎刀追砍城管的小商贩。

这都是做事过分偏激现象。而”奢“就更多了,西晋时的石崇,富可敌国,与王恺斗富争豪,穷尽绮丽。最后落得个”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泰”,则是另一种状态将人们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者走向灭亡。如清朝的八旗子弟,当年是何等的骁勇善战,然而太平时日过得太久,个个都成了纨绔子弟,终于葬送了大清王朝。

现代版的事例更多。前不久,名闻天下的杰克马,上海金融论坛上偏激地放炮,“马言马语”,震惊四座,众人无不尽皆失色。

随后涌来的不是“泰”了,而是滚滚的“否”。以前是网红,四处传经布道,现在彻底消声匿迹。

随着“否”的进一步加深,是否拔出萝卜带出泥,还未可知。唉,连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也为其操碎了心。

总之,这三个反向因果所形成的原因,在于欲望。一切都归结于本文开篇的三条名言上,为国为家为人,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呀。

一定要控制住它,这是老子要求的。

相关文章

  •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29章:去甚去奢去泰

    开篇三言: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唐·李白) 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

  • 道德经 去甚,去奢,去泰

    29.事不可强为,天下不可强取! 原文: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

  • 20181008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了一个行为准则:去甚,去奢,去泰。 1. 去甚:不要走极端。我们说“甚至”,就是极端到什么程...

  • 浮躁的心安宁恬淡

    老子《道德经》有言“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河上公是这样注解的,“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

  • 道德经(九十四)>是以圣人去甚

    是以圣人去甚①,去泰②,去奢③。 【注释】 ①甚:厉害、严重 ②泰:大 ③奢:奢侈 【感悟】 <感悟源于作者本心,...

  • 《道德经》: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

  •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句子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

  • 【经典品读】圣人去甚去泰

    【经典原文】 老子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选自:《道德经·二十九章》。 【经典大意】 老子说:圣明之人...

  • 29-3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29–3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恢,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出自道德经第2...

  • 《道德经》去奢去泰

    去奢去泰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世间的事物,都有相对立的一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29章:去甚去奢去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ek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