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335767/049708e1ef539fd1.jpg)
文/王小乐
昨天带儿子回来的路上他说“妈妈我的裤子坏了”,“怎么弄的?”我一边开车一边问,他说玩什么弄的,我没听清,也没搭话。
待回家一看,坏的确实很厉害,整个裤裆都扯了,怪不得刚才下车的时候一直捂着裤裆呢,而且还不是在开线处,是布料扯了。可能是穿吊裆裤的原因,动作幅度过大导致的。修补都很难,我说不要了,儿子还挺会过日子,说“妈妈,你给缝缝就好了,扔了太浪费了”其实我蹩脚的针线活真不好意思拿出来秀,而且我真的不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不过为了儿子的话,我还是决定给他修一修,用行动给予儿子支持,这也说明他比他妈强。
想起毛主席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儿子能有这种勤俭的意识,我开心的不要不要的。不像我这么穷大方。说起穷,我真的庆幸没有生在那个一贫如洗的年代,但是那个年代的人在我的儿时记忆里还是留有一席之地的。
01 妈妈的妈妈的妈妈
“快点起来,一会带你走亲戚去”姥姥一边收拾一边对我说。我不搭腔,自然也没有行动。
不用说我也知道,肯定又是陪她回娘家,因为她就这一门亲戚可走。而且两三天走一趟,离娘家近就是好。这一点我越变老越认同。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特别纠结,去吧,那里真是没有意思,姥姥她妈也就是我的老姥姥年事已高,并且有很严重的耳聋,说话都费劲。不去吧,没有办法吃到好吃的,一直觉得老姥姥家的柜子会变戏法,总是有很多的好吃的,比如麦乳精,真的是我的最爱。
为了麦乳精,不去不行。我最后的决定!那一年我5岁。
姥姥骑着破旧的二八自行车,我坐在前面的梁上,听它唱吱呦吱呦的歌。
路程不远,可是那个时候总感觉要骑好久,不知道是无聊显得,还是麦乳精念的?姥姥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聊着天,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睡着在大梁上。
现在想来,美好于当初。
从小时候记事开始,每次去老姥姥家,她都是坐在大门口,腿上放着针线盒,缝缝补补,直到我十几岁再去,依然还是这个画面,感觉她有缝不完的东西,无论春夏秋冬。
哪怕是这一刻,她低头认真剪剪,拼拼,缝缝的画面还是那样清晰,清晰到大喊一声老姥姥,能看到她眼中的笑意。
她是一个裹小脚的女人,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的小脚,奇丑无比。甚至当时我还有些害怕,但是她性情温和,和蔼可亲,能持家,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哪怕一块布条,也舍不得扔。所以就有了她一直缝缝补补的画面,这个画面一直持续到她生命的最后,到拿不了针,穿不了线为止。
只可惜我没有学习到这个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总是这个也不要,那个也扔。想想老话曾经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脸红。
02妈妈的妈妈
那天同学来找我玩,我穿外套的时候,扣子突然掉了,我找到针线准备自己缝上,姥姥戴着老花镜走了过来,什么也没有说接过衣服便缝了起来,记得那个扣子她缝了一遍又一遍,我说好了,她还是缝,她大概是怕再掉了,我自己缝不好,或者她是遗传了她妈妈的认真,而我当时却只有着急。
我收拾好一切,准备和同学出门的时候,姥姥鼻梁上依旧架着老花镜,确没有透过镜片看我,低头,眼睛睁大向上,故意略过老花镜。一边看一边笑着给我同学说“看我这外甥女,漂亮又会说,没毛病”,我和同学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也就你看着我好”我扔下一句便出门了。
殊不知那是姥姥最后一次来我家,最后一次夸我,最后一次给我缝扣子,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还是能想起她夸我时候的满意表情和架着老花镜微笑的样子。
只是我好像让她失望了。
03妈妈
每次回家妈妈也总是唠叨,嫌我花钱大手大脚,嫌我不会过日子,嫌我浪费。她总是说“我这么会过,怎么你们一个像我的都没有?”事实是我和姐姐真的不是会过日子的人。
妈妈确实是地地道道的贤妻良母,她的爱好就是自己设计自己缝纫,给家里做些小又实用的东西,比如桌布,枕套,沙发套之类的,妈妈是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她只要心血来潮想做什么了,我们都要跟着受罪,因为她只要坐在缝纫机前就废寝忘食,我们干瞪眼。
上次回家,看到妈妈手持针线戴着老花镜缝着什么?突然发现妈妈不知何时已从那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变成了和蔼可亲的老人?
即使这样,她做出来的活还是如此漂亮。
只是她戴老花镜认真的样子像极了她的妈妈。
04我
此时写完文章的我也要放下一切给儿子缝补裤子,虽然针线活技巧有待提高,但是认真不可少。小小的针拿在手里很重,因为这不只是单纯的缝补,还有那些妈妈的优良传统等着我学习。
我知道缝缝补补虽然是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每个人也都会缝两针,但是你知道它包含着大意义,包含着对家人的关心,对生活的热爱吗?
认真想想,其实能缝补的不只有衣服,还有生活,取长补短是缝补,戒骄戒躁是缝补,洗耳恭听是缝补……这样看来,我们每天都要练习针线功夫了。
刚开始手可能会被扎,会流血,不过没关系,只有血的教训才能拿的稳,记得牢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