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沟通&写作沟通的艺术读书
别再学沟通技巧了,想要好好说话,根源其实在这里

别再学沟通技巧了,想要好好说话,根源其实在这里

作者: 海伦学姐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10:41 被阅读144次

    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辅导孩子做功课,自己的情绪先失控了。更是有个新闻说“五年级家长陪孩子写作业, 急到心梗住院做两个支架”。比如,有这样一个场景,孩子写作业不专心,半天没完成一道题,家长的脾气就上来了,对孩子说,“你怎么回事,能不能好好写?我下班回家一分钟都没休息,还不是为了你吗?”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我们小时候,被父母说两句就说两句,谁也没觉得有问题。但是,按照《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面的定义,在这个例子中,家长成了“语言暴力”的实施者,而孩子是受害者。不但家长被气到医院,孩子的情况也没有改善。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沟通,才让沟通越来越低效或无效。这样事情天天在发生,所以,市面上处处可见,教授“好好沟通”的技巧,只不过话术治标不治本。那“本”在哪里呢,其实啊,根源在自身。

    根源在自身。怎么理解呢?不是老生常谈的“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找到情绪的根源,找到情绪背后的需求,从自爱和爱他人的角度,重新去理解情绪。

    《非暴力沟通》一书,用很大篇幅去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理解对方,因为沟通的基础是对情绪和信息的解读,一旦放下了情绪的束缚,才能让信息传递,不过,沟通的根本意义并不是单纯交换信息,而是在于传递爱。

    你能理解自己的情绪吗?

    暴力的根源是无法理解彼此,并怪罪对方,比如,有些宗教之间互相排斥,就是因为每一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正统的,无法兼容另一方。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纠正了一个认知偏差,这和我们通常的认识完全相反,卢森堡博士告诉我们,引起情绪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接着来看上面的例子,家长辅导孩子做功课,从表面上看,家长认为,因为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所以我生气了。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因为没有直接的关联,那么,在因为和所以之间,缺了点什么呢?答案是,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评判。因为,家长认为孩子这样做是错的,所以引起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再来看个例子。谈恋爱的时候,双方身上慢慢显露出一些缺点,女生对男生说,“你怎么变成这样了?”男生一脸不解,回答说,“我一直是这样的啊”。情侣之间的拌嘴,不少情况都是这样的,因为把对另一方的预期当成了事实,而当实际情况低于预期时,就会失落或生气。因此,对别人的预期,和对事情的看法引起了我们的情绪。

    找到了情绪的根源,就不会去怪罪别人,而是反观自己,这样,理智就回来了,沟通质量就提高了。

    你能理解对方的情绪吗?

    不过,这还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非暴力沟通可以提高沟通质量。确切的说,还差了一半,因为你想啊,沟通是双方的,理解了自己的情绪,还要去理解别人的情绪。

    接着情侣拌嘴的例子,如果双方能理解对方,情况会怎样?女生分析了自己的情绪,心想,哦,好像男朋友还是老样子,是我的预期在作祟,那我不怪他了,可以坐下来谈谈,希望他可以变得更好。那男生怎么做比较好呢?他可以试着去体会女朋友的感受,为什么她这么说呢?是我最近不够关心她了吗?要不问问她吧,聊聊总比自己瞎想好。

    以上这些心理活动,都是因为意识到,要去体会自己和别人情绪背后的需求。这么一来,非暴力沟通不就实现了嘛。


    你能和自己好好对话吗?

    除了人际沟通,与自己对话时,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你的需要被满足时,就会产生正面的感受,比如说,“我特别有成就感,因为领导肯定了我,满足了我想要被认同的期待”。积极正面的情绪,很容易接受,但反过来,当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就会产生负面的感受,这时候通过解读“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就对了解自己、找到需求很重要了。比如说“我有点害怕,因为万一没考好,就没办法证明自己的能力了”。

    都说要好好爱自己,满足物质需求买买买,是一方面,理解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就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了。


    一句话小结

    因此,情绪的根源,是出于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找到情绪背后的需求,用善意对待彼此,才是与人与己对话的关键。

    文:Helen 图:unsplash

    你在沟通中,有什么好办法?欢迎分享~

    微信公众号:Helen小结的精神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再学沟通技巧了,想要好好说话,根源其实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gw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