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历史有意思读书
《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作者: 乐道_a525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20:35 被阅读132次
    《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今天读书会如约在德思勤茶和里开始,主分享人刘彬书友做了精彩的分享,谈到了明朝的很多问题,比如文官集团因自身的腐朽却拖垮了明朝的国防力量,他们对处处掣肘。另外还有倭寇为祸数年其实很多倭寇就是中国人,如果都是日本人没有那么多。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会变成倭寇,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有书友就认为倭寇之患罪在明朝的海禁政策。其实很多倭寇是被逼出来的,是“逼良为倭”,明朝政府人为限制正常的海外贸易,而沿海地区特别像浙江省很多县都山地多不适合耕种只能靠海吃饭,可是你又强行禁止贸易,他们为了生存只能铤而走险。

    《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有书友感慨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迅速的没落,他的赫赫军功没有带给他多少光荣,到死连伯爵都没有封。而在汉代霍去病仅因为抗击匈奴有功,18岁就被封冠军侯。堂堂大明王朝有正规军200万却被倭寇之患骚扰得如临大敌,几千倭寇可以深入内地如入无人之境。我们不禁会问为何大明帝国的武力为何衰落至此?

    《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这其实涉及到很深的一个问题,“尚武精神”的失落,从秦始皇改封建为郡县制,更重要的是唐宋之变和宋元之变,不断强化文官集团的力量而弱化武将的地位。文官甚至有意识的将武将培养成只有“匹夫之勇”,缺乏文化素养军事政治才能的一帮人。明代武将大多只有武备没有文饰,都是“暴虎冯河”之辈。这样的人头脑简单更容易被操纵,文官集团可以轻松的对他们下指导棋。武将的粮草供应也完全要依赖文官,对于文官的拖拉推诿武将没有更多办法,他们只能想办法巴结文官集团的首脑,当年胡宗宪要讨好严嵩,现在戚继光需要给张居正送礼据说还送去了美女,这都是无奈之举;对于军中武职任免也要报文官集团不可以自专,过去春秋战国、汉唐时代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已经成为一句空话。细柳营的周亚夫率领他训练出的铁军为汉帝国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对西汉可谓有再造之功,靠的就是他在细柳营中的那句让很多皇帝都不爽的名言——“军中只知道将令,不知道君命”。

    可是他们若因为战时需要放慢进攻节奏就可能遭到文官集团的申饬,当然背后也可能不仅仅是他们的意思,但这就更可怕了。你会感觉武将们天天提着脑袋过日子,却还要像个小媳妇一样过日子,长此以往还有谁愿意认真对待战争,所有精力都会被文官集团和皇帝消耗殆尽。这也就是后来甲午战争中国虽然有亚洲吨位第一的北洋水师,有李鸿章这样杰出的干才却无法挽回全军覆没的结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后来感慨道,“李鸿章之才十倍于我却败给了我,若易地而处我不会做得比李鸿章好。李鸿章不是败给了我伊藤博文而是败给了你们的这套制度。”称李鸿章是“以一人敌一国,虽败犹荣”,他们虽然是对手,但也是知己,伊藤博文是真正懂得李鸿章的人,被打败自己的对手肯定这才是有含金量的赞誉。

    日本是上下一心倾举国之力打这场战争,中国却是君臣猜忌慈禧一天都没有放松过对李鸿章的猜疑,越是有能力越是被怀疑。李鸿章曾质问翁同龢,自北洋水师成军他主管的户部就再没有拨过银子,翁同龢不过是执行者,背后真正不放心的还是慈禧。她不能容忍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过于壮大。加之官僚集团互相掣肘,北洋水师提督虽然是淮军嫡系丁汝昌,可是各舰管带却是来自于福建水师。正是对武将的不信任,这种中央集权制度才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

    同时文官可以堂而皇之的鄙视武将,官僚化的对武将指手画脚,武将还得听着。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里有这样的叙述

    《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若不是前有胡宗宪后有张居正的支持,不可能有戚继光南平倭寇北御蒙古的赫赫武功。但即便强悍如张居正对待这套体制他也是小心翼翼,他不敢正面去抵制不要说改变了,更多是如何在现行体制里进行有限度的调整。如同戚继光不能采纳俞大猷的现代海军思维,大规模的装备军队火器,他也是在现行作战方式下有限度的使用火器。俞大猷的军事改革最终只能是一个梦想。这样的做法是很务实的,但最大的软肋就是很容易被体制反噬。一切成果化为泡影,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实了。当张居正被清算的时候,戚继光也自然的被晾在一边,他的所有武功明帝国都可以当没发生过。这也是《万历十五年》里黄仁宇内心深刻的悲凉,他所写的这些人物不管做了什么还是没做什么,无一例外的都走向失败。“万年青草”海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张居正,哪怕是万历皇帝或者我们本期讨论的主人公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戚继光,都无可挽回地失败了。他们都是败给了这套文官制度、官僚体系,而这套制度最终又是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的。万历皇帝的祖先就是始作俑者,他自己却成为了牺牲品。这是很吊诡的,皇帝本身也是皇帝制度的牺牲品。

    刚才扯得有点远,我们再回到对“尚武精神”缺失的探讨吧。武将的升迁相比文臣遥遥无期,拼着性命挣来军功不如文官一篇八股文挣来锦绣前程。导致没有人愿意从军,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落个书生万户侯”到后来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整个民族尚武精神的衰败。

    《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而且武将带兵权和指挥权相分离,指挥权在皇帝授权的内阁,带兵权在底下将军,可是指挥者不了解士兵,了解士兵的将军却没有临机专断之权,整个军队处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状态。战场瞬息万变,这就需要武将有临机专断做出跟最高统帅部不一样却符合战场情况的决定,什么都要请示官僚、皇帝武将才能做出决定,这样的仗如何能打赢,这样的军队如何有战斗力。宋以后的军制变化虽然防范了武将拥兵自重,但也导致了国家民族”尚武精神“的衰败,使得华夏两次被异族统治。

    汉唐精神的失落被日本讥讽为“崖山之后无中国”,值得深思

    《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图片发自简书Ap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历十五年》之孤独的将军——戚继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ln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