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老师分享的是《论语》的9.29,9.14,14.35,9.17,讲述的是儒家的三达德“知”“仁”“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认为即便居住边远之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伟大的人格“知我者其天乎”及孔子对时间的感慨“逝者如斯夫”。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没有疑惑,行仁德的人,没有一己之私,不担忧自己的未来,所以没有忧虑,真正的勇者明了大是大非,便会有浩然正气,无所畏惧。
“三达德”是儒家必修之学,《礼记.中庸》篇,孔子对鲁哀公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今天的我们,要想成就完善的人格,也必须具备这三项美德:拥有一颗智慧之心,去除不明和私欲,去关爱利益他人,践行仁德,见义勇为,而非匹夫之勇,行浩然正气,无所畏惧。
(2)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到中原之外比较边远的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地方太偏远荒凉简陋了,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住到那个地方,还有什么能称得上简陋的呢?”
孔子的这句“何陋之有?”让我蓦然想到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原来也是借鉴孔子的思想!
是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品德高尚的君子,能够改变环境,而不被环境所改变,只要有君子居住,那地方就不简陋。
当今社会,太缺乏这种重美德,轻环境的风范,太多人们迷失在房子要大,要豪宅,地脚要高端的物质追求中,而忽视了“君子谋道不谋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些高尚的美德,学习圣贤文化,真是每一个人的需要呀!
(3)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老师呢?
孔子说:我这个人,不怨恨天,不责怪人,我下学人世间的事情,上达天理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周游列国不为所用,怀报国之志的孔子晚年返回鲁国教育学生,孔子不怨天尤人,不因怀才不遇而抑郁感慨,显示出伟大的人格。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人生如流水,像大河一样一去不复返,白天黑夜都不停息。
孔子感慨的是时间的流逝。阳明先生对此句话的解读是心性,即人的心性活泼泼的,没有须臾间断,生生不息,不舍昼夜。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我们在心上肯下功夫,开发心中宝藏,才能生生不息,不舍昼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