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
小杨先生 | 毕业了,先买房还是买未来

小杨先生 | 毕业了,先买房还是买未来

作者: 小杨先生盘创业 | 来源:发表于2020-04-15 19:45 被阅读0次

    “创业”九九八十一难,我们每周一案。(欢迎感兴趣的读者围观)

    我们来聊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事,毕业了,我们是先买房还是买未来。

    借用古典老师著作中分享的一个观点案例,我们开始今天的话题。

    买房,卖梦想的房奴

    不管你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那你或许想过这件事情: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因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都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老婆愿意,她的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

    看看下面这个裸婚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暂时称呼他为小飞。他21岁从某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回到老家,在省会的证券公司当一名普通员工。1年以后,蚁族小飞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小苏,于是向她求婚。小苏问他,那房子怎么办?他说,我才工作一年,加上大学时候赚了点钱,大概就攒下来十多万。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花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二是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小苏说好,我相信你,我选二。于是小飞和小苏租了一个两室一厅就结婚了,房子真是破,晚上都能听到天花板上的老鼠在开派对。第二年,他们生了个女孩,他们没买房。结婚4年后,小飞的事业终于有了点起色,他成为一个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第6年的时候,他在新的公司站稳了脚,收入也开始稳定起来。他花了大概30万在当地买了套一般的房子,全家搬了进去。等他32岁的时候,终于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虽然朋友们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但小飞也不准备用这笔钱来买更大的房子,他想继续做他的投资生意。

    你觉得这样的生活,你可以接受吗?

    这样的生活,比起选择了直接买房子的版本,怎么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飞和小苏其实是你认识的人,他们叫巴菲特和苏珊。

    1951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由于在纽约找不到工作,他回到了老家奥马哈做股票经纪人,就相当于今天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1952年,蚁族巴菲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苏珊。据说老巴在结婚的时候跟他老婆说:“亲爱的,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我工作一年攒下来了1万多美金。现在一是可以花1万美金买套小房子,二是让我拿这1万美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苏珊说:“好,我相信你。”

    1952年,蚁族巴菲特裸婚,与老婆苏珊租下两室一厅,晚上都能听到老鼠在天花板上开派对。

    1953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

    1956年,租房子住了4年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开始创业。

    1958年,他的投资开始稳定获利,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位于奥马哈的一座灰色小楼,至今仍住在那里。

    1962年,10年后,巴菲特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美元)。

    2008年,财产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各位不见房子不撒儿女的中老年父母们,各位无房绝不裸婚的男男女女们,谁才是真正的股神?

    巴菲特的媳妇苏珊!她为巴菲特做了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次投资决策:投资自己,而不是投资一套房子!如果当年苏珊选择的是买房子,估计巴菲特一辈子就废了。因为即使是股神这样的天才,也需要给个十年的发展时间啊。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巴菲特。

    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你是否意识到,在你年轻的时候,买一套房子是在卖你的梦想?

    假设有这么两个人,小强和小明,他们同年从同一个专业毕业,在同一家企业工作。2年后,他们月收入都是5000元,现在他们决定考虑买房子的事情。正好单位的班车通过北京五环的一个地方,房价1.2万一平方米,户型是80平方米的两居。(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个价已经买不到五环的房子了,读者可以自动把五环改为六环或者七环,以此类推。)两个家庭都能够支持大概35万元,如果按照最长的30年贷款算下来,月供大概在3000元左右。盘算下来,小强决定买房,而小明决定拿钱投资自己。半年以后,小强和小明的收入分配有了下列的不同。小强开始每天坐班车上班,而小明在单位附近花1500元租了一间房子。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小强和小明每月的收入和支出。

    小强每个月只有300元节余,他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有的大额消费,避免所有的出游活动。他心里这么想的:反正有房子了,熬一熬就能过去的!小明则开始把更多的钱花在自己身上,他觉得这个时候投资职业才是最重要的。他看上了几个认证和能力培训班,找经理要了一个书单,购买自己需要的书。同时他还拿出一部分钱作为活动基金,因为他知道,在课程中结识人脉的收获往往和课程一样重要,但是人脉需要持续的活动来维系。看看这个决定会让他们的职业有什么不同。

    小明的投资很快收到了成效。他的简历上每年都会稳定地增加一个认证,他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机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人脉圈子每年是小强的12倍之多,这让他总是有一些各行各业的朋友,他成为公司资源的中心,甚至有时候上头需要什么渠道,都会问他一下。他还在准备读MBA,为自己再上一级作准备。当然小强也不差,为了自己的房贷,他也很努力地工作。只是他慢慢意识到学习真的很重要,往往自己一个多月时间工作的心得,小明课堂上一句话就听到了。但是囊中羞涩,他没有能力投入。而且自己精力也不足,因为房子离公司太远,每天回到家就已经九点多钟,稍微休息一下就该睡觉了。

    这样一个购房的选择,在升职加薪方面,会有什么影响?小明因为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好的人脉,升职的速度几乎是小强的两倍。

    10年过去了,现在小明和小强都有各自的发展。小强在自己的公司做到了经理,年薪大概20万元。而小明5年后升到了经理,就跳到了另外一家企业,从经理做到了总监,然后与两个朋友开始一起创业,现在有股份,年薪大概68万元。从职业发展理论来说:一个成功的职业发展人士,10年后一个月的收入是10年前一年收入的10倍。现在小强的房贷还得差不多了,但是小明一年的收入是他的三倍多,未来的平台和前景,远远不是他能够比拟的。因为小明的专业能力和交际面一直在上升期,慢慢进入资源层面的竞争,而小强却慢慢地进入体力下降的瓶颈期,他似乎已经能够看到天花板的靠近……

    小明与小强的另一个重大差距是,在这个期间小明作了两次重要的跳槽选择。小明很清楚地知道,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期待一个公司或者行业连续10年都有最快的发展,怎么可能呢?自我的快速发展,也许需要通过调整职业方向的方式来实现。而小强则不敢冒这样的险——因为他的房贷让他不敢做任何的职业变动了。我们再帮他们算算账。

    小强和小明的收支项目表

    看看上面,不购房的人一个月之内就可以跳槽到新的行业和公司,承担转换行业与职位的短暂压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只要准备8个月就可以尝试创业。而购房者则永远与这些机会远离了。

    简单来说,如果你有一份5000元的工作,用20年的贷款买着一栋最一般的房子,那么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中,在我们最有旺盛的学习力与拼劲的年代,在我们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最有机会开始尝试创业的年代,大部分购房者永远与这些机会阴阳相隔。

    这些过早的购房者几乎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职无关。

    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1998年,马化腾等5人凑了50万元,创办腾讯没买房

    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万元搞脑白金没买房

    1999年,漂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元创办163没买房

    1999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元,创办盛大没买房

    1999年,马云团队18人凑了50万元,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

    他们的成功不是由买房来决定的。

    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房?高晓松回答:“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

    与他们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内房产业大佬王石。2008年初,国内楼市初现调整之时,王石抛出了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卖梦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的前途和发展基本上被父母控股。

    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梦想不独立——你住着别人的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回头看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这正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之墙”。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安全地来自于一件物品吗?即使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来换,真的值吗?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几年前,我看到古典老师的这个观点分享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不真的就是这么个原因吗?

    毕业后,当时的我对创业充满了幻想和激情,由于“家族共同体”的安全感,我不得不选择买房,在当时的价值观左右下,不买房=不靠谱=不孝顺=不优秀=不入流。当时的我在一家央企工作,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全部加起来也不超过2500块,除去支付2000元上下的房贷,我已经是筋疲力尽,穷困潦倒,对未来充满了失望。

    当时的我不思进取吗?

    NO!NO!NO!我要大声的说三遍,我渴望学习,渴望进步,渴望我的人生更加精彩,看着同事们每年都更新着自己的履历和证书,每年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着,我真的无能为力,在2005-2008年那会,没有现在的互联网这么发达,没有现在便宜的网校教育,没有现在知识分享的疯狂,那时传统的“学历等于能力”的价值观高高在上,对技术、特长,细分化领域深度的追求并不是主流,所以2008年底,我成功的成为了一名“无业游民”辞去了传统观念下的“金饭碗”工作,投入了鱼龙混杂的“社会大家庭”。

    我带着仅有的1000多块钱回到了家乡(安徽蚌埠)。我深知,下面的路我要为梦想而走,为自己而战,但是我也知道还有半个月又要还房贷了。

    小杨先生盘创业

    用心洞察生活中的那些事,发现那些创业的真实原由!

    小杨先生 | 毕业了,先买房还是买未来

    自渡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10 分钟

    “创业”九九八十一难,我们每周一案。(欢迎感兴趣的读者围观)

    我们来聊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事,毕业了,我们是先买房还是买未来。

    借用古典老师著作中分享的一个观点案例,我们开始今天的话题。

    买房,卖梦想的房奴

    不管你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那你或许想过这件事情: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因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都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老婆愿意,她的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

    看看下面这个裸婚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暂时称呼他为小飞。他21岁从某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回到老家,在省会的证券公司当一名普通员工。1年以后,蚁族小飞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小苏,于是向她求婚。小苏问他,那房子怎么办?他说,我才工作一年,加上大学时候赚了点钱,大概就攒下来十多万。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花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二是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小苏说好,我相信你,我选二。于是小飞和小苏租了一个两室一厅就结婚了,房子真是破,晚上都能听到天花板上的老鼠在开派对。第二年,他们生了个女孩,他们没买房。结婚4年后,小飞的事业终于有了点起色,他成为一个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第6年的时候,他在新的公司站稳了脚,收入也开始稳定起来。他花了大概30万在当地买了套一般的房子,全家搬了进去。等他32岁的时候,终于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虽然朋友们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但小飞也不准备用这笔钱来买更大的房子,他想继续做他的投资生意。

    你觉得这样的生活,你可以接受吗?

    这样的生活,比起选择了直接买房子的版本,怎么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飞和小苏其实是你认识的人,他们叫巴菲特和苏珊。

    1951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由于在纽约找不到工作,他回到了老家奥马哈做股票经纪人,就相当于今天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1952年,蚁族巴菲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苏珊。据说老巴在结婚的时候跟他老婆说:“亲爱的,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我工作一年攒下来了1万多美金。现在一是可以花1万美金买套小房子,二是让我拿这1万美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苏珊说:“好,我相信你。”

    1952年,蚁族巴菲特裸婚,与老婆苏珊租下两室一厅,晚上都能听到老鼠在天花板上开派对。

    1953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

    1956年,租房子住了4年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开始创业。

    1958年,他的投资开始稳定获利,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位于奥马哈的一座灰色小楼,至今仍住在那里。

    1962年,10年后,巴菲特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美元)。

    2008年,财产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各位不见房子不撒儿女的中老年父母们,各位无房绝不裸婚的男男女女们,谁才是真正的股神?

    巴菲特的媳妇苏珊!她为巴菲特做了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次投资决策:投资自己,而不是投资一套房子!如果当年苏珊选择的是买房子,估计巴菲特一辈子就废了。因为即使是股神这样的天才,也需要给个十年的发展时间啊。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巴菲特。

    小杨先生盘创业:小杨先生 | 啥时候最适合创业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你是否意识到,在你年轻的时候,买一套房子是在卖你的梦想?

    假设有这么两个人,小强和小明,他们同年从同一个专业毕业,在同一家企业工作。2年后,他们月收入都是5000元,现在他们决定考虑买房子的事情。正好单位的班车通过北京五环的一个地方,房价1.2万一平方米,户型是80平方米的两居。(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个价已经买不到五环的房子了,读者可以自动把五环改为六环或者七环,以此类推。)两个家庭都能够支持大概35万元,如果按照最长的30年贷款算下来,月供大概在3000元左右。盘算下来,小强决定买房,而小明决定拿钱投资自己。半年以后,小强和小明的收入分配有了下列的不同。小强开始每天坐班车上班,而小明在单位附近花1500元租了一间房子。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小强和小明每月的收入和支出。

    小强每个月只有300元节余,他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有的大额消费,避免所有的出游活动。他心里这么想的:反正有房子了,熬一熬就能过去的!小明则开始把更多的钱花在自己身上,他觉得这个时候投资职业才是最重要的。他看上了几个认证和能力培训班,找经理要了一个书单,购买自己需要的书。同时他还拿出一部分钱作为活动基金,因为他知道,在课程中结识人脉的收获往往和课程一样重要,但是人脉需要持续的活动来维系。看看这个决定会让他们的职业有什么不同。

    小明的投资很快收到了成效。他的简历上每年都会稳定地增加一个认证,他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机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人脉圈子每年是小强的12倍之多,这让他总是有一些各行各业的朋友,他成为公司资源的中心,甚至有时候上头需要什么渠道,都会问他一下。他还在准备读MBA,为自己再上一级作准备。当然小强也不差,为了自己的房贷,他也很努力地工作。只是他慢慢意识到学习真的很重要,往往自己一个多月时间工作的心得,小明课堂上一句话就听到了。但是囊中羞涩,他没有能力投入。而且自己精力也不足,因为房子离公司太远,每天回到家就已经九点多钟,稍微休息一下就该睡觉了。

    这样一个购房的选择,在升职加薪方面,会有什么影响?小明因为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好的人脉,升职的速度几乎是小强的两倍。

    10年过去了,现在小明和小强都有各自的发展。小强在自己的公司做到了经理,年薪大概20万元。而小明5年后升到了经理,就跳到了另外一家企业,从经理做到了总监,然后与两个朋友开始一起创业,现在有股份,年薪大概68万元。从职业发展理论来说:一个成功的职业发展人士,10年后一个月的收入是10年前一年收入的10倍。现在小强的房贷还得差不多了,但是小明一年的收入是他的三倍多,未来的平台和前景,远远不是他能够比拟的。因为小明的专业能力和交际面一直在上升期,慢慢进入资源层面的竞争,而小强却慢慢地进入体力下降的瓶颈期,他似乎已经能够看到天花板的靠近……

    小明与小强的另一个重大差距是,在这个期间小明作了两次重要的跳槽选择。小明很清楚地知道,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期待一个公司或者行业连续10年都有最快的发展,怎么可能呢?自我的快速发展,也许需要通过调整职业方向的方式来实现。而小强则不敢冒这样的险——因为他的房贷让他不敢做任何的职业变动了。我们再帮他们算算账。

    小强和小明的收支项目表

    看看上面,不购房的人一个月之内就可以跳槽到新的行业和公司,承担转换行业与职位的短暂压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只要准备8个月就可以尝试创业。而购房者则永远与这些机会远离了。

    简单来说,如果你有一份5000元的工作,用20年的贷款买着一栋最一般的房子,那么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中,在我们最有旺盛的学习力与拼劲的年代,在我们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最有机会开始尝试创业的年代,大部分购房者永远与这些机会阴阳相隔。

    这些过早的购房者几乎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职无关。

    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1998年,马化腾等5人凑了50万元,创办腾讯没买房

    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万元搞脑白金没买房

    1999年,漂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元创办163没买房

    1999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元,创办盛大没买房

    1999年,马云团队18人凑了50万元,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

    他们的成功不是由买房来决定的。

    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房?高晓松回答:“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

    与他们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内房产业大佬王石。2008年初,国内楼市初现调整之时,王石抛出了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卖梦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的前途和发展基本上被父母控股。

    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梦想不独立——你住着别人的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回头看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这正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之墙”。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安全地来自于一件物品吗?即使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来换,真的值吗?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几年前,我看到古典老师的这个观点分享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不真的就是这么个原因吗?

    毕业后,当时的我对创业充满了幻想和激情,由于“家族共同体”的安全感,我不得不选择买房,在当时的价值观左右下,不买房=不靠谱=不孝顺=不优秀=不入流。当时的我在一家央企工作,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全部加起来也不超过2500块,除去支付2000元上下的房贷,我已经是筋疲力尽,穷困潦倒,对未来充满了失望。

    当时的我不思进取吗?

    NO!NO!NO!我要大声的说三遍,我渴望学习,渴望进步,渴望我的人生更加精彩,看着同事们每年都更新着自己的履历和证书,每年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着,我真的无能为力,在2005-2008年那会,没有现在的互联网这么发达,没有现在便宜的网校教育,没有现在知识分享的疯狂,那时传统的“学历等于能力”的价值观高高在上,对技术、特长,细分化领域深度的追求并不是主流,所以2008年底,我成功的成为了一名“无业游民”辞去了传统观念下的“金饭碗”工作,投入了鱼龙混杂的“社会大家庭”。

    我带着仅有的1000多块钱回到了家乡(安徽蚌埠)。我深知,下面的路我要为梦想而走,为自己而战,但是我也知道还有半个月又要还房贷了。

    我开始找工作

    我要还房贷

    我要生存

    我要让别人看得起

    我想学一门技术

    我从小爱画画

    我想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

    我想学会3D MAX、PS、CAD等软件

    我没有钱去培训班学习

    我精打细算的买了一本最便宜的教程书籍,我疯狂的吮吸着书籍里面的营养

    我找到了工作,底薪300(家装业务员),这样会离我的梦想职业更近一些

    我想多做点事情,开始找朋友借钱(其实就500元梦想启动金)

    我开始白天工作,晚上去路边摆摊(大学门口卖反季女装)

    我开始有了偿还房贷的能力,但还是压得我喘不过气

    我成为了业务精英

    我成为了业务经理

    我也成功的成为了收入不高,但消费很高的那群人

    我每天忙于各路应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我成为了设计师

    我成为了月光族

    我不敢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因为我没钱

    我不敢喜欢女孩子,因为我买不起她的梦想

    我每天会少转一班公交车走两站,因为可以省下2块钱(这可以圆我的早餐梦)

    我。。。。。。

    我现在33岁

    我还有想考没考下来的证书(有钱没精力和时间了)

    我创业不止一次的倒在了资金的面前

    我也不止一次的倒在了知识匮乏的面前

    我还在坚持学习

    我买不起培训学校的课程

    我买的起书

    我会继续坚持我的梦想!

    朋友们,毕业后我们该买什么呢?

    不管做出怎样的选择我都真心的祝福你!

    努力工作,认真生活,不抛弃,不放弃!

    那个未来的你正在等你,他会好好请你吃顿大餐,慰劳你这一路走来。

    加油!愿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杨先生 | 毕业了,先买房还是买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uh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