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乐何列传(三)
宦官干政
梁冀骄横跋扈,怙恶不悛,朝野上下受其毒害,朱穆因为自己是他的手下官吏,害怕梁冀会因积累的罪恶而惹祸上身,就又奏报书信劝谏说:
“古代的明君,肯定有具备大德的臣子辅佐,同时还设置规谏的官吏,宫廷中的器物也都铭刻文字,写明成败教训,以防止政务缺失。所以才能君主行正道,大臣行正路,走上正道很像攀登阶梯,步入邪路就像坠入深渊。现在将军的地位就像申伯一样尊贵,其位置作为群公之首,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近年来,国家和百姓都感觉财力匮乏,并且遭受水旱蝗虫灾害。京师各官府费用支出日益增多,诏书征发的租税甚至增长了十倍。各官员自然不会产生钱财,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所以导致横征暴敛,刻意盘剥,逼迫百姓缴纳充实府库。国家赋税沉重,再加上官员暗中敛财,更加重了百姓负担。牧守长吏多数不是通过以德选拔推荐的,他们只知道一味索取,对百姓犹如虎狼。百姓苦于苛捐杂税,命丧在毒刑之下,有些人被逼迫无奈甚至含恨自杀。所有官吏掠夺百姓,都是假托将军的命令,于是让将军结怨于天下,官吏狠毒,哀怨之声充满道路。当年秦朝为政烦苛,百姓土崩,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顿时鼎沸,但那些当面阿谀奉承之臣,仍然说天下安定。秦二世作为独夫民贼,最后面临天下灭亡。当年在孝顺皇帝永和末年,纲纪松弛,失掉百姓人心。四五年的时间里,全国财空户散,下面离心离德。马免等人乘机起兵,差点在荆扬之间酿成大患。幸赖顺烈皇后执政后为政清静,内外同力,才将其征讨平定。现今百姓心中惶恐,担心局势困难超过永和年间,朝廷对内没有仁爱之心,导致百姓无法忍受,对外没有守国之策,危及长治久安。现在的将相大臣,和天子同为一体,应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将军怎能不走正途呢!现在已经处于危难之时,主孤时困,却不去体恤百姓,共克时艰呢!应当及时撤换宰守中的那些不称职者,减少宅第园池建设费用,拒绝郡国的所有奉送。对内要有自知之明,对外解除天下人困惑,让那些奸邪官吏在上面没有依托,司法监察大臣都能了解情况。法令一旦得到执行,道德就会弘扬,远近整肃,将军身处尊位,将会功绩显赫,德行光耀千秋。天道恢恢,明察秋毫,无言不信,希望将军深思。”
梁冀根本不予采纳,而是更加骄纵不法,不断贿赂汉桓帝身边左右大臣,交结宦官,任用自己的子弟、宾客担任州郡中的要职。朱穆又奏报书信,极力劝谏,梁冀最终也不醒悟,而是回复书信反问:“经你这样一说,我难道是一无是处了吗?”朱穆言辞恳切,梁冀并不认为冒犯了自己。
153年,黄河决口泛滥,淹没死伤几十万户,百姓饥荒,流落在道路上。冀州中的盗贼尤其众多,梁冀因此提拔朱穆担任冀州刺史。冀州有三人担任汉桓帝的中常侍,他们带书信一起去拜谒朱穆。朱穆非常痛恨这些人,推辞闭门不见。冀部的县令县长听说朱穆已经渡过黄河,解去印绶离职的有四十多人。朱穆到任后,奏报弹劾各郡,甚至有些人畏罪自杀。朱穆为政威严,善用谋略,全部诛杀掉贼寇的首领。他检举弹劾权贵,有的死在监狱中。
有名叫做赵忠的宦官父亲去世,返回安归葬在安平,僭越使用玉器、玉匣、偶人。朱穆听说后,交给下面的郡审查。座吏畏惧朱穆行事严明,于是挖掘坟墓剖棺,陈列尸体,随后收捕其家属。汉桓帝听说后大怒,征召朱穆逮捕交给廷尉审讯,最后罚作左校劳役。
太学书生刘陶等几千人到皇宫为朱穆申诉说:
“臣等看到刑徒朱穆,此前担任国家大臣,他自从到州郡中任职那天,致力于清除奸恶。因为中常侍受到陛下贵宠,他们的父亲兄弟子弟遍布各州郡,竞相成为虎狼,吞噬百姓,所以朱穆才张布天网,按照国家法律办事,以顺应上天之意。这因此引起宦官的共同愤恨,对他的诽谤诬陷之声不绝于耳,导致朱穆被捕入狱,受到严刑拷问,被罚作左校劳役。天下有识之士,都认为朱穆的勤政就像那大禹、后稷,却遭受共工、鲧一样的惩罚,如果人死后有知,那么帝尧就会在崇山中发怒,帝舜会在苍墓中坐起。现在宫中的宦官受到陛下宠幸,他们暗中窃取国家权柄,手握王爵之位,假传陛下天命,可以随意施行恩惠,甚至能让饥饿的奴隶瞬间可以富比王公子孙,受到他们喝斥的,也会让伊尹、颜回化身为夏桀和盗跖。只有朱穆独自奋战,不顾及自身安危。他并非讨厌荣耀,甘愿受辱,厌弃生命,不惧死亡,而是目睹朝纲不振,替天下忧虑,为朝廷谋划,竭尽忠诚,不惧风险。臣等愿意受到黥首之刑,以代替朱穆。”
汉桓帝看了奏章后,下诏书赦免了朱穆。
朱穆在家闲居了几年,在朝的公卿大臣有很多人推荐他,于是汉桓帝征召朱穆封为尚书。朱穆深恨宦官干预朝政,到了尚书台后,和宦官们朝夕共事,就想除掉这些人。他上书汉桓帝说:“按照汉朝制度,中常侍应当从士人中选拔。建武年以来,才全部使用宦官。自从延平年以来,他们逐步贵显强盛,可以佩戴貂珰配饰,处于宫中要职,朝廷政事掌握在他们手中,一时间权倾海内,宠贵无限,他们的子弟亲戚因此担任要职,放纵横行无忌,没有人能够约束他们。那些凶顽狡诈之人,向他们献媚求得官职,随后依仗权贵势力渔肉百姓,导致国家破败,百姓饥困。愚臣认为可以把这些人全部裁撤,恢复以前的旧制,在海内遴选清正高雅、通达国体的士人,以补充其缺位。那样陛下不但能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主,众官也会成为稷、契一样的大臣,黎民百姓更会蒙受圣上教化。”
汉桓帝并不采纳。后来朱穆有事进见汉桓帝,就当面直陈说道:“臣听说汉朝的原来制度,只设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负责尚书事务,黄门侍郎一人,负责传发上书奏报,并且人员都使用名门望族。自从熹太后以女主称制后,不再接纳公卿,而使用阉人担任常侍,诏令小黄门传达两宫命令。从此以后,宦官才权倾人主,穷困天下。应当把这些全部裁撤罢免遣返,博选那些耆儒有德之人参与政事。”
汉桓帝听到后大怒,根本不予回应,朱穆跪在地上不肯起身。左右传唤他出宫,他很久才快步走出宫门,从此后各位宦官都借机用诏书来诋毁朱穆。
朱穆平时行事刚强耿直,生活很不如意,在家待了不久,就因为心中愤懑生病。163年,朱穆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他为官几十年,都是素食布衣,家中没有余财。公卿大臣上表奏报朱穆志节清高,为人忠诚,保守机密,死守善良之道,应当进行表彰。汉桓帝下诏书褒奖,追赠为益州太守。他著作的论、策、奏、教、书、诗、记、嘲,共计二十篇。
朱穆之前在冀州任职时,所征辟任用的都是清廉有德的长者,很多官至公卿、州郡太守。他的儿子叫做朱野,在年少时就有名节,官至河南太守。当初,朱穆的父亲去世后,朱穆和各儒生考察古代大义,为父亲定谥号为贞宣先生。在朱穆去世后,蔡邕又和门人一起追述其生前德行,谥号为文忠先生。
交友之道论曰:朱穆看到官员之间结党营私,伤害大义,毁坏良俗,就决心去除朋友之间的私交,于是写成《绝交》文章。蔡邕认为朱穆重视节操,为人特立独行,又写成《正交》,阐述广交朋友的意思。大概孔子说“对上交往不谄媚,对下交往不迎合世俗”,还说道:“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子夏的学生也曾经向子张询问如何与人交往。所以《周易》中明确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诗经》中记载有如何“宴请朋友”的歌谣。以文会友的交往,以文辅仁的交往,直言劝谏博闻多识的朋友,对人会有益处。把纻麻衣服赠予朋友,并车交谈的古人,以及弹冠相庆、结绶出仕为官的朋友,更能加深彼此友谊。看来,交友之道并非仅有一条。至于田蚡、窦婴、卫青、霍去病的宾客,廉颇、翟公门下的幕宾,他们只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势力强盛时就一拥而上,势力衰退时就一哄而散。另外,像专诸、荆轲之类的交友,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像侯生、豫让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样有报恩的成分,为了义气,可以舍弃性命。交友与利害有必然联系吗?心怀守德之意,以成全节操,并非交友的要义,不能就此评论得失。朱穆认为,交友难以善始善终,所以拒绝朋友的要求,为交友结成朋党,有可能生出事端,这并非交友的本义。蔡邕赞颂朱穆孤芳自赏,这句话非常中肯。古代善于交友的例子有很多,汉代交友著名的有王阳、贡禹、陈遵、张竦。光武中兴以后,交友著名的有廉范、庆鸿、陈重、赖义云等等。
黄其军
作于2022年12月30日(古历壬寅年十二月初八)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