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岗位?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一片茫然。随便找个工作先做着,先把温饱问题解决了,有合适的在换。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缓兵之计。所以,在很多人的求职简历上,工作一栏均会出现这样的普遍现象:
某年2月-3月,销售代表,工作时长 1个月;3月-6月,电话营销,工作时长3个月;......
看起来工作经历挺丰富,仔细一看每份工作在职时间都少得可怜,恐怕连公司里各部门人员还没认全呢,就匆匆的奔赴下一个战场了。
在我们招聘人员来看,这些工作经历均属于无效经验,不但不会加分,还会减少电话预约你参加面试的邀请率,为什么?稳定性太差。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工作时长满1年,才可以确认为是你的第一份正式的有效工作。因为1年的时间,可以熟悉目前就职公司的整体运营模式、规则、流程、经营状况、企业文化、领导作风等,最重要的是形成固化的工作思维及行为模式。
决定成功的并不只有智慧为什么如此看重第一份工作经历呢?因为就职企业性质的不同,会导致人员不同的工作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是能否快速的、无缝连接的融入到下一家企业的关键要素之一。我们来逐个分析。
1.国企/事业单位,渴望而不可求。是少数人圆梦、安享晚年的地方。
2.外企,龙争虎斗、群芳竞艳之地。据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高校43%的应届毕业生都期望加入外企或中外合资企业。因为啥?薪资福利待遇好,正规、发展前景好,这些不可否认。还有一点,那就是有面儿。是父母茶后谈资的炫耀资本。别管我家孩子在外企干啥,要的就是这个范儿。
在外企的日子并不总是甜蜜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频繁加班,遵守各项游戏规则,领导们固执着执行着“虎父无犬子”的理念栽培你。
3.中小企业相比之下,就显得落寞和萧条。就像是高考填报志愿,优等生、尖子生都被一本刮分;二本为能捞到一部分由于自愿填报失误遗漏的潜力生而庆幸。至于三本及以下,就只能顺其自然,自求多福吧。
与上述两类企业相比,这里的工作节奏就安逸多了。压力小,舒适感增加。能否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全靠自己主观意愿。
所以由于企业本身文化、管理的差异,在加上员工内在的素质及能力的不同,导致外企往往是门庭若市,人丁兴旺,企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中小企业则人迹罕至,早早的就了此一生(中型企业普遍的生存周期为6年,小型企业为2.9年),淡出舞台。不过近年来,国家开始发展、关注和布局民族企业的振兴,大力扶植中小企业,这在逐渐成为新的聚焦点。
那么第一份工作,是如何影响你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呢?我以外企为例。
一、企业文化
在正规的大型企业中,会有明确的规则指令和衡量标尺,告诉你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雷区红线。而且不单单是颁布,更重要的是还有天天拿些小本,监督、检查,关系到你月底还能剩多少钱的“督查员”。
举两个我在外企的亲身经历:
01. 我在属于服务业的商超外企工作,每天早会首要的内容就是练习服务用语,强迫式的10遍面对面练习。营业之后,不定时的抽查式检查,发现没有使用,得了,钱包瘪了。
这总长年累月的摧残,导致我留下了深深的后遗症:离职后自己去超市购物,看到其他人,下意识的一句“您好,欢迎光临”。弄得我是满脸尴尬,这种场景再现持续了1年多。
02. 规章制度的苛刻。公司规定女生必须化淡妆,穿肉色短袜(工装是裤子)。于是公司的“督查员”就不定期的到办公室,要求我们把裤腿卷起,检查袜子,刚开始大家都是满脸的黑线,后来习惯成自然了。对于我这个皮肤敏感的人,硬是到医院开了个证明,证明皮肤过敏不适宜化妆,才算过关了事。
看到这些遭遇,是不是觉得特别“变态”。其实质就是在强化企业的权威性,强化人员的执行力及服从性。养成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和自觉性,将企业内外部矛盾降低到最低限度,最终的目地就是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不论规矩、何以成方圆?
二、工作节奏
很多地区的生活节奏很快,这种忙碌也传染给了企业。随之带来的工作节奏快、工作的饱和度也非常高。不加班,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上班。加班,天天见!久而久之,你自己就被潜移默化的塑造成急脾气或是点火就着的爆破式性格,外送绰号“加班狂”。
三、思维模式
大企业里,每个人大多只负责单一性的工作,分工明确。出现问题时,只要不是自己负责的区域,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你:“别找我,不归我管。”
慢慢的,你就习惯了这种“迫害”,顺便也把这中力量传道给了新人。在你的骨子里就开启了,分公明确,职责清晰,按部就班、按则办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模式。
四、领导风格
面试中,近90%的求职者都反应自己直属领导的做事风格,最自己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形成自己的工作作风。为什么?
复制能快速的迎合需求,愉快的生存下去。复制领导的处世哲学,待人接物等,尽快的与他“融为一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绝对是真言。大家都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聊天,办事。一个眼神,你懂我。好过最牛弹琴千百遍。
如果你的领导做事雷厉风行,你也会雷霆万钧;如果你的领导咬文嚼字,事事精益求精,放心,不久你会变成另一个“吹毛求疵”的人;如果不幸,你的领导做事无计划,工作无效率工作不严谨。你在不离开,要小心变成一个“三拍人员”即拍脑门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职业生涯的悲哀死于此!
慢慢的,这些客观因素,经过长年累月的雕琢就深深的烙印在你的骨髓里。影响着你的为人处世,行事作风以及后来的职场生涯。
现在的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太多,极少能像父辈那样,一份工作干终身。如果下一份工作企业的性质与前任相似或相同,那很好。如果不同,怎么办?怎么顺利的突破这个“转换期”呢?
真的需要转换吗?我最大的优势就是适应能力强,很多人在面试的时候,这么回答我?真的吗?请扪心自问,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如果从一家外企,跳转到中小企业。可能你的工作状态发生这样的变化:
薪水不急原先的三分之一,更别提年底十三薪。没有带薪年假,没有加班费;工作不在是单一,而是一专多能,哪里需要哪里搬。工作节奏被打乱,计划没有变化快,一要文件就急活(心里怨恨千百遍,早干什么去了,早想什么去了!);规矩都是给守规则的人定的,不遵守的人该快活照样还快活;与顶头上司思想不统一,行事风格差别大,工作磨合像爬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不再思考人生,而是纳闷,这家企业到底是怎么存活到现在的?
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很多人都需要面对这样一个从高山到低谷的过程,这样一个因为不适应而被放大了几倍的“劫难”。
戒骄戒躁怎么办?可以记住下面的几点,平稳的度过自己的转换期。
一.做好风险评估
1.列出全部风险。列出转换会带来的薪资风险,心理失调风险等情况。
如果考虑周全,那么有一天后悔的事情就如同浮雕一样凸显在风险清单之中;如果当时没有考虑周全,那也没关系,至少在风险清单里,留了一条“未知风险”。
2.风险应对的解决方案。
做好风险应对,即使变化或后悔,也有应对之策,降低或减少后悔的痛苦程度。
二.明确、反复强化目标
有了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不会跑偏,才不会觉得放弃的是整片森林。才有克服不适的勇气和毅力。
三.调整心态
1.空杯心态。
一切归零,从头再来。一个企业的存在,必然有它存活的道理,有它自己的处世之道。取长补短,不要被抱怨蒙蔽了双眼,看到的全是满目苍夷,那样你必将空手而归。
2.不要害怕后悔。
即使选择错误,即使有N多个不甘。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不去后悔。而是怎么去后悔和怎么面对后悔。
给后悔设定一个期限,期限一到,反复告诉自己“后悔已结束,我得去行动”,发现后悔背后的价值,总结归纳,重整旗鼓,再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