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藤野先生》的备课中教师们开始聚焦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争论的焦点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侧重认识藤野先生这个人,还是重点体会作者的情。
文学作品的阅读,要通过把握作者“怎么写”来理解作者“写什么”,散文的阅读要通过体会精准的语言表达,来体会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要关注那些“有意味的形式”。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第一,主语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让学生”。第二,用陈述句表述。具体描述教师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的状态。同时要把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在共同备课中教师讨论的教学设计基本在原地踏步,专家不得已提出了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第一,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心灵轨迹,体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感情。第二,理解这篇散文作为回忆性散文独特的创作手法。这一目标又可分为两个子目标。子目标一,明确两种叙述语调交替使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子目标二,了解两个“我”在叙述中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散文都是回忆的延伸和整合,散文中回忆的价值建在于,它以巨大的真实性展示了作为个体的人在历史的某个瞬间所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情绪状态。回忆性散文作为一种回忆与散文相结合的文体,它的主要价值在于作者也就是叙述者所经历的事与人,以及由这些事和人产生的有关“过去”和“现在”相交织的两种情感。
现在的“我”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会有一种此时心情对彼时心态的一种观照。教师让学生品味语言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能够适度地分离和体会。散文确实需要让学生体会情感,但应该体会的是作者的情感。另外,散文的特质是要抒发作者真实而个性的感受,散文的作者是依据自己的感受来选材和谋篇布局的。
合作专家在老师备课中的相机介入,为的是给教师们提供自我认识、自我质询、自我颠覆、自我反思的帮助。
备课建议:了解回忆性散文的体式;依据回忆性散文的体式进行文本解读教学。这篇课文要当作一篇鲁迅反省自己青年时代重要经历的回忆性散文来读。教学目标还要考虑鲁迅散文的语言风格。一种是冷静的、严正的、庄重的语调;一种是嘲讽的、调侃的语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两种叙述语调所产生的情韵和意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