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工作效率那么重要,你知道怎么通过思维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么?————

工作效率那么重要,你知道怎么通过思维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么?————

作者: 陪你进化的彦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5-08 14:54 被阅读212次

在听秋叶大叔分享会的时候,我提了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问题,秋叶大叔竟然就依据这个主题发了一篇公众号文章。

看到大叔会因为我提的一个问题而进行了更多的拓展,让我不仅收获了秋叶大叔讲的东西,还深切感受到一点:我们很多人把自己当成接收器,而大叔把自己当做了触发器。

读大叔关于时间管理或者称之为精力管理的文章+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觉得集中时间处理零碎事情关键词导向+快速切换这两种处理事情的方式的选择与当前工作类型、结构化思考和行动的阶段等都有关系,他们之间可以进行转化,虽然很难判断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方式,但是大叔文章中提到过的秘诀却可以让我们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不局限与这两种—————结构化思考、心流、结构化行动。

而要想从根本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就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做事情之前——————

首先,需要对这件事进行结构化思考(我们常说做事情之前要规划,就是这个),也就是把自己当做项目经理,建立这个项目的目标体系和时间节点以及每个节点要用的资源,也就是明确每个关键节点需要自己或者外界提供哪些资源,也可以实现这个节点的小目标。

其次,准备工作时候采用结构化行动策略。由于很清楚自己每个节点的小目标,就可以继续把任务拆分,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完成这些准备工作,以便于心流状态的实现。比如大叔说自己要写一个微信文章的时候,会刻意提醒自己早上想到一个主题、中午刷手机时候有目的积累素材、晚上和朋友聊天时候碰撞灵感,这样晚上就可以花很短的时间写好一篇高质量文章。

做事情的时候—————

达到心流状态,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努力,提高效率。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deadline是第一生产线,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当时我们只专注自己的目标以及全身心投入,虽然这是由于外界的压力趋势的;再比如我们高考的时候、考研的时候都有过,只是我们多是以让外界的压力驱动我们达到这种状态,而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关乎个人成长的目标常常没有这么大的外在驱动力,但这个是可以培养的。

做事情之后—————

结构化思考。做完一件事情、读完一篇文章、听完一个分享,都应该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尽量把这些经验教训收获结构化、流程化,并且把他们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什么时候才是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了呢?自己下次遇到同类事情可以调用他们,更高层次的就是分享给别人听。就像大叔提到给学生指导创业计划书,有些必要的架构可以抽离出来,以备下次使用,就能够提高效率。

感觉大叔是触发器是因为————

大叔对所有的信息都是经过自己的判断之后放在自己内在的体系中的,这里的判断就意味着思考(接触到一个信息,就用自己的思维模型去思考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及和他相关的信息有什么、自己可以怎么利用),也是一种解构再重构的思维模式

而我们大多数人不加思索就把外界的信息吸收进来,并且是没有目的的吸收,只会徒增自己的焦虑感和囤积的资料。

某种意义上,真的觉得大叔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在思考,或者说,大叔某种意义上就是人工智能呀哈哈哈哈。

PS:写作也是一种帮助自己建立思维模型的方式,因为写作意味着思考。

大叔文章中提到自己会及时做类似“复盘”这样的活动,然后发到公众号中。而这些文章中有些东西我们其他人可以懂,有些东西只有大叔自己懂,所以这种方式某种意义上也是大叔结构化思考的一个过程。这真的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因为虽然我会有意识参与一些事情后进行反思,但是总想着我需要一下子十分结构化的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我总害怕自己写的东西会有看起来重复的样子、有讲的不够明白的地方,因而不敢继续输出。即使我已经意识到应该先完成、再完美,像迭代产品一样去做事情这个道理。

但是看到大叔那句话,真的一下子都开阔了。结构化思考和表达一样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所以我会继续在简书或者微信平台输出自己所思考的东西,同大家共勉。我希望自己微信平台输出的文章都是自己实践后的真知,简书会写自己结合阅读与自己零星实践的思考,这些思考也是我将遵循的行动准则,和大家共勉。等到自己真的在这些准则的指导下慢慢成长,我会再输出在公众号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效率那么重要,你知道怎么通过思维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tw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