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曾经在食品检测领域工作过三年多的从业人员,转行到区块链行业,对于二者的交叉领域,区块链追溯,尤其是食品安全领域的区块链追溯,看到市场上牛鬼蛇神都借着区块链来忽悠民众,贴个码,盖上区块链的标签就开始身价倍增,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自以为消费品质就可以有了保证,对此种种,有点不吐不快的感觉了。
我已经离开这个行业将近一年的时间,对于业务有一些生疏的地方,纰漏,错误之处,还请斧正。
国家为什么要建立追溯体系?
权力部门内部的职责划分
我们国家的食品分为食用农产品和食品两个大类,平行于食品安全法的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举个例子,萝卜在地里种着,这个归农业部门管理。萝卜从地里拔出来,拉到菜市场进行销售,这个归食药局管理。
假如这个萝卜的消费者出现食品安全事件,轻则腹泻,重则中毒住院等。政府部门要去界定责任人的时候,如何处理呢?如果是涉及刑事案件,要公安部门一起参与,刑侦,技侦,保留证据,传唤,批捕。对于消费者,会首先询问你,你最近从哪买的东西。比如从菜市场,或者超市,会到这个地方进行调查,进销存的台账。然后再一级一级的溯源到生产者。这样建立了一条从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生产者的链条。对于中间的责任人也就容易锁定了。假如是最终界定问题在于生产环节过量使用违禁农药,或者使用不当导致的。这个要农业部门负主要责任,同时菜市场的监督部门也要负责,因为现在要求菜市场也要有食品快速检验能力。如果最终界定是在流通环节,仓储,加工,交叉污染等导致的原因,这个就要由食药管理部门负主要责任了。
说句题外话,某一年检测机构向主管部门申请农产品的检验资质,但是汇报上去的材料都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则整理的,来审核的部门一看材料,审核结束,你们重做吧,依据的根本大法错了。
再说的通俗点,这种九龙治水的框架下,建立追溯,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流通体系。但是在实际的官僚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实际的政治博弈问题。甚至有些时候,这个目标错位,不是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最主要目的了,而是以保护相关利益团体的政治利益为主要斗争目的了。
国家建立追溯的初心,并且立法规定肯定是好的,但是好的初心,未必导致期待的结果。比如劳动法在很多企业和律师里面就被评为一部恶法,《劳动法》的初心也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国家机构改革,进行了大部制的改革,把食药局,工商局等职能交叉部门都划归到一个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大框架下来治理。九龙治水的管不好一头猪的乱战,有望得到根本性改善,还是要为这一届的政府点赞!
企业为什么要做追溯?

先给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国家政府是管理主体,企业是实施主体,从法律的层面,这个确定了企业实施追溯制度是应尽义务。简单说就是,政府定规则,企业干活。企业要干活,就要有制度,有管理,有系统,有消耗品,有考核等一系列投入,这些也就构成了企业实施追溯工作的成本要素。
聪明一些的企业会想到,既然我投入了成本,仅仅是为了满足监管需求么?我能不能给自己做个广告呢?能不能通过这些广告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呢?什么矿泉水的42层过滤,给橙子贴上个二维码等都是这个套路。
追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索票索证,界定责任范围。
还真不是保障食品安全这个大口号,因为没有食品安全事件的时候,一般的中小企业除了面对内部审核,外部审查,飞行检查,供应商审核等事件的时候。很多台账做的是比较不规范的,当然大企业不规范的台账也很常见。因为做这些记录,需要占用的时间并不少,比如按照要求,次氯酸钠消毒剂的使用,存放,都要有记录,但是呢,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用了也就用了,懒得去做一次记录。或者根本就没有使用来进行消毒。而一旦有了食品安全事件,如何界定责任范围,这些记录就成为重要的证据。
对于这些岗位上的员工来讲,这是你的职责,是你的工作内容一部分,而且大部分是被要求在生产的职责之外加上的。因为单独记录这个事情,并不值得雇佣单独的人去完成。很多岗位的员工会从心理上觉得,这个记录就是个负担,做这些工作,好坏并不影响他自己的收入,也就是草草应付领导。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可这种记录价值的制度设计,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里面都是缺失的,大都是强调职责,强调企业文化,强调爱岗敬业,但就是没有对额外的工作有任何激励。
所以最终的问题就是,政府要求企业,企业要求员工,多干活的人又不多拿钱,磨洋工,敷衍了事是常态。因为你无法管住内在的动机。而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也是易变的。

追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高品质的产品也不是追溯出来的。
也就是说,追溯的初心是好的,但是追溯的过程中,目标异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