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了一次荒凉般的成长之后,我匆匆地收拾起一点行装,漫无目的但又倔强地选择了去攀登泰山。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登山,是在大一那个暑假前夕。作为一个终年在平原长大的孩子,山河湖海,都别有一种魔力与魅惑。所以,在郑州上学的同学安排下,18岁的时候才真正意义上的登了一次山,那次是中岳嵩山。
现在偶尔翻起那年的照片,看着曾经略带杀马特的发型,一脸青春肆意的模样,不由得感慨时光就这样将我们分别放置在了不同的地方。当年一起攀登嵩山的好友,如今也甚少联系了。
不知从何时起,习惯了一个人偶尔出去转转。最集中的时候是在内心最为失意的2015年,一连去了云台山、长城、华山、西藏。或许就是那次华山之行,将之前的嵩山记忆无形中拉进了脑回体,想要找机会把五岳登一遍。但是一直搁置到现在,时隔了整整三年之后,才又一次等了第三岳,泰山。
这不是一篇游记,不会有关于泰山的景点介绍,毕竟这一次更多的一种近乎心理放逐的出游,全然无关乎景色、人文、食物。所以,如果你打开文章,发现不是一篇关于泰山的游记和攻略,那么这就对了,因为这仅仅只是一篇自说自话。
三年的华山之行,有种尝试甚至征服的意味。今天的泰山之行,更多的是放空或者回归。华山行时,还有很多自己入境的照片,拿着自拍杆拍的不亦乐乎。可是这次泰山之行,竟然连景色的照片都甚少拍了。
一个人的改变,会有很多细节。当不愿意自拍甚至连入境都不愿意的时候,或许就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成长所谓关于改变的细节吧。三年前登山的心事重重,是乌云密布。此刻登山的心事重重,是无所适从。
不同的夏季,同样的探寻;不同的夜里,同样的倔强。不同的同行者,同样的朝气。
这次登泰山,依然选择了夜里攀登,然后到山顶稍作休息,以便观看日出。每年的暑假,夜里爬山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以大学生居多,无论是华山还是泰山,都是如此。所以,在这个闷热的夏夜,一路上延的山路上,人群甚是热闹。
有时候,当你停下擦汗时,看着身边这群年轻的如同刚出水荷花的青年们,会恍然间回到十年前自己那个年纪。然后擦过汗之后,依然默默的再次抬起已经开始感到身体下坠的双脚,一边自己安静的爬山,一边偶尔听着身边一个个行人的只言片语。
人生哪有那么多意义,就比如登山。用尽一夜的时间,留了无数的汗水,只是为早晨那一抹太阳的耀动。可是,若说毫无意义,当真的看见那一抹羞涩的红逐渐变为一片耀眼的金黄时,内心依旧会生出一股莫名的澎湃来。那一刻,全然忘却了刚才那几个小时艰难的爬行。可是若非要提升到一种精神来,仿佛又有些牵强。毕竟,山只是山,日出也依旧是日出。但是因为二者的组合,再加上后人的无数加持,于是便凭空多了一些希冀和意义。
门前一洼水,我作五湖观。这是一种境界。去山顶看日出,去海边听风。这未尝不也是一种生活追求。唯一的衡量角度,无非是时间而已。
山顶,有俯瞰万里的豪情,但也有夜里凛冽的风。海上,有碧波万里的壮观,但也有滔天巨浪批头盖脸的绝情。我想,这或许才是生活的全部模样吧。
待到日已全出,所有聚集在山顶的人,开始四下而散。就如同昨天大家一起鱼贯而上一样,此刻又开始一点点下山。只不过这时多了一个选项,一部分人可以选择乘索道下山。
三年前爬华山,全程步行,也是夜里爬山看完日出旋即而下,全程用了15个小时。这次爬泰山,行程安排是一样的,全程用了12小时。但明显的变化是,这次分明感到身体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不禁在想,到底是心理状态的不同,还是三年的时间已经给身体烙下了些许痕迹。
到现在提笔写这篇文字时,我依旧没有想清楚自己这么毫无缘由的爬十几个小时,到底是为了什么,亦或者说是想要探寻什么。可是终究也没有得出什么所谓的意义来啊。
或许,唯一可以说的过去的结果是,通过每一次艰难的跋涉,在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对时间和空间双重的感知。每一步,每一次双脚的交换,都是一次物理距离的更改。同时,每次一夜的露水之后,那一抹圆日的初照,会让人第一次这么清晰而又略带怜爱的看待时间。
我想,时间于我们来说,就是这样在每一次脚步的转换间,冷静、坚定、敏感地向前奔腾、向后流逝。
儿时,时间是一场缓慢的成长,每天的期盼就是时针、分针、秒针的滴答流转;
少时,时间就是夹杂在书本中的字句,在每个清晨、午夜一次次在脑中循环往复;
昨时,时间是一泓荡漾的碧波,每一个纹理中都镌刻着不曾名状的思念飞絮;
今时,才发现,其实时间终究是贼,不曾明偷却是暗抢,一寸寸地夺走了眼中的明亮、手中的力量、心中的念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