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个案”

作者: 施Sissi | 来源:发表于2021-09-22 05:30 被阅读0次
该图片为新闻标题和出处

本文为本人观点,没有大篇引用新闻稿原文,所有引用处都用“”注明,没有注水。

当我看到这篇新闻的时候,我毛骨悚然。

相信有不少爱喝酒的人第二天起来会对昨天的事记不太清,又或者有许多人将对昨天某时间段记忆的缺失归因于“玩嗨忘了”,殊不知每一次的记忆断层都有可能是犯罪魔爪的操控。

能够像李先生这样在多次与室友吃饭后“断片”,虽尴尬羞耻而毅然决然向警方报案的人为极少数,绝大部分人或是没有意识到,或是不敢往“迷药”、乃至“同性迷奸”等方面想,让太多太多的犯罪链条在我们的“自尊心”保护的黑暗中肆意生长。

除此之外,我注意到该篇报道中提到“抓获的嫌疑人,以年轻人为主,许多还接受过较好的高等教育,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这不禁让我疑惑:“有识之士”、生活稳定安逸的他们,为什么自甘堕落到犯罪的深渊?

他们不懂这是犯罪吗?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怎么可能不知贩卖、使用迷药等相关物品,是触碰了法律的高压线?他们活不下去吗?他们大多收入可观,不愁温饱。是什么让他们抛弃了这令绝大多数人艳羡的生活?

报道称:“想借助这些药物的麻醉功能,‘俘获’心仪的人。”

有这样的想法,想必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贫瘠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渴望获得认可而未果。当理想与现实形成强大的落差,他们内心本应死守的理智与底线,就败给了绝望的疯狂。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盲目追求高学历与高收入,而抛弃了为人品格与心理健康,这是不是问题的全部?无数的“个案”已经昭示:太多的人都企图掩盖这个依然普遍的现象,摒弃它的根源,而只是将那些浮出水面的浮冰扔到岩浆中销毁。

在一个人成长的任何时期,无论是漫漫求学之路还是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成绩、业绩,只是衡量一个人的一部分。但太多的人默认塔基牢不可摧,而只评判成绩、业绩。这稳固的地基究竟是否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毫不动摇?一个平静的人的外表下,又有多少暗流涌动?

相关文章

  • 新闻·“个案”

    本文为本人观点,没有大篇引用新闻稿原文,所有引用处都用“”注明,没有注水。 当我看到这篇新闻的时候,我毛骨悚然。 ...

  • 系统思考:看见更大系统

    之前有听过一个关于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从关于可口可乐公司的一起新闻事件开始,新闻中提到可口可乐公司消...

  • 2021.08.16 路怒症发代价昂

    (一) 今天同事将一个刑事案件提交讨论。这个案件发生后上了当地新闻,于是我们先读新闻(准确的说,应该称为“旧闻”)...

  • 从海龟之殇看治理放生现象的经济学原理

    上个月,刷微信时,看到了腾讯新闻报道了2期关于海龟误食用游客投掷的许愿币而死亡的新闻。这类悲剧想必不是个案,也是时...

  • 直接讨论性教育总会得到异样的眼光

    吃完饭我们一起聊天,我、Mom、阿姨、姐姐们和哥哥,聊时事新闻还有娱乐新闻,聊到某一个案件,我就分享了我看过的读过...

  • 个案管理

    一、个案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一)个案管理 (二)个案管理的特点 (三)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的比较 二、个案管理中社会...

  • 今日目标

    工作: 典型个案梳理及新闻稿宣传 成果展数据表统计(下点) 花桥——你为我种下梦想种子,我伴你守护安康生活 (1、...

  • 果然接客

    亲爱的伙伴们: 我从2015年1月23日开始心灵成长,到现在做的个案(公益觉察个案、文字个案、电话个案、面对面个案...

  • 个案

    从去年10月份起,我一直在被妈妈抛弃的坑里出不来,再加上最近心一直难受的要命。所以决定要做个个案。做个案前,好几个...

  • 个案

    我本来准备围观,林先生建议我个案。 于是我决定解决下和母亲关系的疏远问题。 母亲代表上场后,一直后退,远远离开我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闻·“个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wi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