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秦穆公薨逝后177人为之殉葬遭到指责,也导致秦国的人才流失

秦穆公薨逝后177人为之殉葬遭到指责,也导致秦国的人才流失

作者: 无限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24-02-18 14:20 被阅读0次

殉葬制度普遍存在于夏、商、周、春秋战国以及秦朝时期,而在后世的明清时期也有存在,这种殉葬制度最残忍的一面就是让活人殉葬,虽说“士为知己者死”,但是有几个人愿意主动放弃生命?而殉葬则主要是被逼着殉葬,这也是殉葬制度一再被废弃的原因。实际上,在唐宋时期,殉葬制度已经被改为更容易被人接受又有着荣耀的陪葬制度,即重臣以及皇亲国戚死后会陪葬帝陵,比如魏征、房玄龄等陪葬昭陵。

当然殉葬制度虽然在古代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长,也有数个朝代有这个制度,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春秋战国历史上的秦国以及后来的秦朝的殉葬制度。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部分诸侯国都有殉葬制度,只是殉葬的规格不同,但被记载于史籍中的殉葬制度多存在于秦朝,这也造成了后世人认为秦国残暴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为什么秦国的被记录了下来呢,很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殉葬的人数比较多。

秦国历史上造成轰动的一次殉葬发生在秦穆公薨逝之后,称霸西戎的秦穆公薨逝之后,有177个人为之殉葬,这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诗经・小雅》中专门有一首名为《黄鸟》的诗谴责这件事:“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要知道,177人殉葬在当时来说就已经是极限了,很可能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人数最多的一次殉葬。

《墨子》中有这样的一个记载:“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这应该是商朝以及西周时期的殉葬规格,如果按照这个来看,秦穆公时期的殉葬俨然已经是天子级别,甚至更高。

秦穆公

那么,贵为一代明君、开创了秦国阶段性霸主事业的秦穆公为何薨逝后殉葬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77名?这个还真不怨秦穆公,或者说不能全怪秦穆公。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的殉葬制度从秦武公开始有记载,秦武公薨逝的时候是有66人殉葬,这个数字是在人们能接受的范围内的。半个世纪之后,秦穆公的殉葬人数就达到了177名,又大约一百年之后,秦景公的殉葬人数也过了百。又一百五十年之后,秦献公提出废除这个殉葬制度,当然这种废除很难说会真的将这种制度彻底废除,毕竟后期秦始皇驾崩后,殉葬人数更是惊人的。

在秦始皇之前的整个秦朝历史上,应该就是秦穆公薨逝的时候殉葬人数最多了。而且当时殉葬的人里面很多是秦国的人才,正是因为如此,这次的殉葬才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情绪。《左传・文公六年》记载:“秦穆公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左传》也好,《史记》也罢,在赞扬秦穆公称霸西戎的同时,都谴责了秦穆公这个殉葬事件。秦穆公身前并非好杀之君,相反他还比较的开明,毕竟当时的大将孟明视,被晋国俘虏了,放回去之后,秦穆公并未责难孟明视,反而依旧重用他。

当然这可以解释为孟明视对于秦穆公来说有用,那么秦穆公薨逝后,很多人才就没有用了吗?自然也是有用的,秦穆公不会真的昏庸到让秦国的人才为自己殉葬,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倘若秦国人才都殉葬了,那么秦国要何去何从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殉葬制度实际上大约有两种情况,其一就是杀殉,这是人们都知道的一种情形;其二就是殉死,这个往往会被人忽略。对于殉葬制度,史籍记载一般就是用“从死”两个字来说明,这里并没有说明是主动还是被动。

杀殉其实就是被动殉葬,即按照惯例选出来殉葬的人,他们不是自愿的,而是必须要死的,他们一般会被杀死或者活埋。而殉死多是人们主动赴死,和现在说的殉情差不多,本来并不在殉葬的名单之内,但是他们因为感念国君(主子),所以愿意生死追随。

因此,秦穆公薨逝后,很可能本来要求殉葬的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有不少的臣子却主动殉死,而且,选择殉死的臣子一般都会是善良的、勇敢的、正直的,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主动赴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让殉葬人数达到了177名,也让秦国的不少人才流失。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秦国的宣太后芈八子,当初宣太后在晚年的时候是想让自己的男宠魏丑夫为她殉葬的,但是魏丑夫怕死,他觉得为了宣太后搭上自己的性命实在不值得,于是找了能言善辩的大臣帮他求情:“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穆公薨逝后177人为之殉葬遭到指责,也导致秦国的人才流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qm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