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别丧。
期末在即,为了不挂科,绝对不能放任自己这样丧下去。为此,许久未曾打开电脑的我,以文字为解药,决定好好梳理下近期的小情绪。

01
12.11,刷新了一天的官网依旧打不开页面,看着微博里一个个晒教资笔试过了的截图,我还幻想着自己下个月参加面试的情形。到了晚上,室友和男朋友视频的时候提了自己查不到成绩的事情,她男朋友说帮着试试,不曾想查询得如此顺利。结果就是本来准备腻歪的小情侣被迫帮我们一整个宿舍都查了成绩。
看到成绩后,我彻底心凉了。虽说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门知道自己过得可能性不大,但三场考试只过了最简单的一场综合素质还是让自己彻底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虽说自己备考的近两个月里并没有把自己的所有空闲时间都留个教资,但自己泡图书馆的时长也快赶上了期末,怎么就考得这么差呢?
02
转眼间2018即将成为历史,趁着成绩带来的丧,我开始思考下半年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似乎只干了考教资这一件事,成绩还差强人意。
九月份开学的时候无意间听室友在说什么报名,问了才知道原来她们要准备十一月份的教资考试,那是我对教资的第一次留意。听了她们的简单科普,我的内心有一丝动摇:自己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毕业后的方向还不知道在哪,既然多个证书多个选择,倒不如试试?
可自己并不是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当初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还信誓旦旦地表明学什么都不进师范院校。
心里的天平左右摇摆不定,还好报名是在后天,我还能在挣扎一下。我安慰自己说。
中午的时候发现几个朋友在群里聊得起劲,草草刷过发现她们也在聊教资报名的事。其中一位学计算机的女生说自己要报名,反正毕业后绝对不想敲代码,倒不如趁着现在多考个证给自己的未来多找一份出路。
此话一出,其他几位姐妹也开始附和。看着她们一条条的聊天记录,再想想上午室友的话。好!报名吧,全当给自己多一次可以选择的机会。
以上便是我报名时的心路历程。当时觉得没什么,现在看来,自己根本就是陪跑而已。自己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做到的事情,在没有他人监管的情况下,又怎能奢求好的结果呢?

03
大学和高中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所有的时间由自己支配,你可以自己去选择在每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
有人利用这四年不断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有人在宿舍躺尸四年,打游戏刷剧,与外卖手机为伴,至少过了四年自己期望的懒散生活。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丝毫的主见,看到他人在做什么就立刻去模仿,完全不在意自己喜不喜欢和合不合适。这样最终只得落下个学没学好玩没玩好的尴尬境地。
在全靠自己的大学里,做任何事之前都有自己的考量,不配跑,才能不枉青春一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