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浅蓝妖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J812330874)
养娃,有时候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儿。因为不仅要养活,还要养好。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大家都知道的两个词:奖励和惩罚。
奖励是对孩子的良好的行为给予的肯定性评价,具有激励、促进等积极效应;惩罚则是否定性评价,具有抑制、阻碍、禁止等消极效应。有很多研究表明,奖励的确能够让孩子们更加“听话”、“顺从”,从而向着成人认为正确的方向发展。
奖励带来的后果都是正面的吗?未必。“奖励的惩罚”越来越受关注。比如,对于没有得到奖励的人,奖励是一种惩罚;奖励会破坏人际关系,尤其当好朋友一起参加同一个比赛的时候;奖励也会掩盖行为背后的原因,除非给奖励的人愿意倾听;奖励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创造性行为的发生概率,因为为了得到奖励,孩子会避免失败,不会想着怎样做的更好,而是认为只要拿到奖励就好;奖励也会影响孩子对任务本身的兴趣,注意力容易被奖励吸引,从而提高失败的概率。
因此,奖励还是惩罚,自然不能随便决定。
Ⅰ
先来说奖励。
1. 思考奖励的目的。作为成人的你,想要通过奖励,让孩子们认识到什么呢?你想要通过奖励控制孩子的行为,还是让孩子们更加自觉?
2. 奖励要及时。研究显示,奖励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奖励:良好行为和品质→满足他人的期望→得到正强化→继续发生类似行为和品质。如果在事前许诺,孩子有可能会为了奖励完成任务。如果事后奖励,即发现孩子自觉完成了某项任务或者有了一些良好的行为,成人及时给予奖励,并告诉孩子得到奖励的原因,会让孩子们的内心产生较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自觉性。这就要求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即关注孩子的行为,也关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3. 奖励应指向孩子的努力情况和策略运用。也就是说,我们与其夸孩子说“你很优秀”、“你真聪明”,不如夸孩子“你很努力”、“你的思考比较全面”。
4. 奖励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比较冲动的孩子和对奖励更敏感的孩子都会容易被奖励影响4。成人不能总是给所有的孩子一样的奖励,而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差异,表扬每个孩子的努力方式。这样的奖励,孩子们会觉得温暖且心生感激。
5. 奖励要适当。不恰当的奖励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让幼儿感觉到被成人欺骗,或让幼儿“自我膨胀”,或者对奖励产生依赖5。尤其对于教师来说,频繁使用小组奖励和集体奖励很容易忽略掉个别性格内向、不擅长、不敢表达自己的孩子。因此,适时、适度地使用个人奖励,会给孩子们更多的鼓舞和自信。
6. 奖励可以是物品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比如:肯定或赞许的语气与表情、奖品、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1。
7. 失败了也要奖励。要奖励孩子所做的努力,并和孩子一起找到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再次尝试。
Ⅱ
下面,我们来说惩罚
避免语言羞辱,耐心询问原因,并针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有研究显示,导致教育惩罚效果不好的原因有时是成人习惯于使用机械性的惩罚方式,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忽略了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如果孩子失手打翻了厨房里贵重的玻璃杯,他有可能是想为生病、难受的妈妈倒一杯水喝。这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难免会伤了孩子的心,影响了亲情。
当一个孩子突然发脾气打人,对方被打哭,家长和老师如果第一时间责骂打人的孩子,就不会知道,他打人是因为看到对方抢了其他人的玩具。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制止,而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方法让他下意识伸出了拳头。
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希望所有的成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客观、理智,少一些冲动;多一些正面、恰当的鼓励,少一些简单粗暴的惩罚。
奖惩小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想了想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而玩了!
只是逐渐减少了给孩子们的钱,怎么就能让吵闹的孩子们心甘情愿的离开呢?
最初,孩子们在老人家门前的嬉闹完全出于天性,儿童爱玩爱闹,不为任何其他目的。当老人拿出钱分给孩子们,他们会立刻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可以换来金钱奖励。可是,当金钱奖励越来越少的时候,孩子们就渐渐忘记了他们本来的目的,注意力都被金钱奖励吸引了。直到老人拿出的金钱奖励让他们觉得愤怒、不满,于是再也不肯重复这样的行为。就这样,小小的金钱奖励,不仅改变了孩子的行为模式,更改变了孩子的心理。不知不觉中,老人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要慎用奖励和惩罚哦!
参考文献:
[1]李鹰. 奖励的教育意蕴及实践[J]. 教育研究,2013,34(01):20-25.
[2]聂妮. 幼儿家长奖惩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淑芬,等. 表扬对儿童动机的影响及教育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07,(12).
[4]范玲霞,齐森青,郭仁露,黄博,杨东. 奖励影响注意选择的认知加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573-1584.
[5]闫三会. 大班教学活动中教师奖励行为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2.
[6]刘丽君. 教育惩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