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陷入悲观主义的绝对化思维

作者: 竹林明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09:08 被阅读14次

            赛格利曼是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他在学术界成名是从研究狗怎么得抑郁症开始的。

            他把两群狗赶到A、B两个笼子,并给笼子通电。两个笼子用铁杆连接,所以两个笼子的电流是一样的。区别在于A笼子里有切断电源的杠杆,B笼子没有。被电击很痛苦,狗跑来跑去,A笼子的狗很快学会了通过按杠杆来切断电源,而B笼子的狗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着A笼子里的狗切断电源。

          然后,他把两群狗关入C笼子,这个笼子没有开关,但是很矮,狗只要奋力一跃就能跳出来。当给C笼子通电时,原来A笼子的狗很快就学会了从C笼子跳出来,而原来B笼子的狗只能趴在笼子里,呜呜的承受电击,一动不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B笼子里的狗不仅承受了电击,还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我做什么都没有用了”。不是电击,而是电击下形成的这种信念让狗放弃了挣扎。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其实人也经常陷入这种习得性无助中,比如工作压力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再努力也赶不上工作进度了,干脆破罐子破摔;失恋让我们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爱情了。任何回避行为和抑郁情绪背后都有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影子在。

          “再做什么也没有用了”,这就是绝对化思维。这跟抽象思维能力有关,这种思维善于总结规律,它从三个方向对挫折进行加工:永久化、普遍化和人格化。

          所谓永久化,就是在时间维度上,觉得这件事会一直发生。一旦把一件事情永久化,你就看不到变化,自然就会悲观沮丧。比如最近公司业务繁忙,经常加班。有人说:最近很忙。也有人抱怨:这个工作总是没完没了。后者就是永久化了。

            普遍化就是把一只乌鸦黑推广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个男人不好就认为天下男人都不好;有人对我不公平那就是这个世界不公平。

          所谓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针对我的,发生这些不好的事都是我的错。

        绝对化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从现实、从生活中疗愈的机会。就像那只抑郁的狗,只需一跃就能跳出笼子,它却再也不敢尝试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人陷入悲观主义的绝对化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mo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