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都在忙着跑医院,爱人体检,我得陪着,检查出来的小状况,按照医生的建议,该做治疗做治疗,虽然是青黄不接的季节,但与健康相比,其他都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医院就是个照妖镜,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在疾病和金钱的双重考验之下,尽显人生百态!
我去胃肠科的时候,发现病房都加了床,之前的三人间全部变成了四人间,就这依然无法满足住院的需求,于是医院就在过道里加了一排床,并且分别编了号,看来医院已经不是头一回遇见这种情况了。
到医院的病人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没有人陪护,自己来的。可能家人都在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来陪护,也可能是他自己觉得问题不大,不需要陪护。其实人在生病时是最脆弱的,这个时候家人的嘘寒问暖显得尤为重要。
相比之下,那些有家人陪护的病人就幸福多了,至少有家人可以帮忙跑个腿,在病人和医生之间做个传声筒,及时沟通。家属的耐心和关爱对于病人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是一剂有利于快速康复的“强心针”。在爱人隔壁床的那位大姐,做了胃肠息肉,儿子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嘘寒问暖,帮忙搀扶照顾,。大姐每次给我们说起他儿子,就会眉飞色舞,满脸抑制不住的兴奋。
当然,也有例外。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照顾病人是个又脏又累且繁琐的事情,尤其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来自经济上的压力,于是人也难免会莫名地烦躁,说话有时候也会口不择言。2号床的那位大姐就不一样了,她家人一直不断地念叨说没必要做这么多检查,到医院来就是各种折腾,把钱折腾光了,就该出院了……
或者是病人出于个人经验主义的考虑,不愿意配合治疗的,这种病人需要家人做很多的心理疏导。告诉他不能跟着感觉走,既然到了医院,就应该相信医护人员,把身体彻底调养好,比什么都重要。
3号床的阿姨就是这种情况,一直在抱怨医院过度医疗,说有些检查就没必要做。那位叔叔很有耐心地说,医生都是专业的,人家什么样的病情没见过?人家既然决定要做这些检查,要这么治疗,那肯定是最好的方案了。咱们的目的是治病,其他的配合医生就可以了!
阿姨还在那儿念叨,平时省吃俭用,这回到医院一下子花这么多钱,就是想不通嘛!
小小的病房其实也是个小社会,人间酸甜苦辣在这里轮番上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