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在”之三

作者: 雪花_迎风飘散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2:09 被阅读0次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曾经当了20几年的教师,一直教自然科学,有一天他读到了休谟的书,突然发现自己当了一辈子的老师,竟然什么是知识还是个严重的问题,康德因此转向了对哲学的研究。

    由于经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感知无法明晰化,它只不过是事物连续发生的背景表象。那么经验到底是什么?

    时间与空间是什么?因果联系又是什么?如何构成全称判断?

    康德提出了先验论。

    这里先解释三个词汇。

    一经验。经验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日常经验。日常经验是指劳动中的经验积累。而哲学的经验是指感知获得的对象或对象要素。

    二先验。经验以前就被规定好的东西经验之前就被规定好的模式化和系统化的东西。

    三超验。超出经验范围以外的东西。

    休莫证明了,不能从特征判断导出全称判断。经验中没有因果联系的直接要素。归纳法不成立。

    那么经验来自何方?因果联系又是什么?知识基础建构又在何方?

    是在经验以前就已经被规定好的。

    比如说我们的感官系统是有先验规定性的,我们把光感应成明亮,把波长错觉为颜色,康德导出了我们的感知是有先验规定性的。

    时间与空间,只不过是先验直观形式。

    时间与空间是否存在,无从讨论。

    康德说,我只知道经验要发生,必须要借助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时间与空间。

    而我们通过对现象的整顿就是先验逻辑形式。

    经验提供现象信息,存在就是感知中的现象体系。那感知之外的东西又是什么?康德提出了彼岸说,也就是说感知之外的东西是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我们只能把它放在彼岸永远到达不了。不可知论就此达成。

    知识不是对外界物体的反应,整顿信息在接受经验前就已经被规定了。那又是被什么所规定的呢?

    它是被生存进化过程中生存适应性需要所规定的。

    知识是外部信息被你主观规定的感知规定性或先验经验格律整顿下建立的系统。

    以上就是康德的先验论认识系统的简单的思想概括。

    康德还提出,人类想要把理性调动到极致的,去获得一种永恒的,圆满的,无限的绝对理念的追求。可是人的经验和感知却是有限的,就会出现理性的运用的弊端,即二律背反,不可兼容的矛盾,结论一但成立,就会导致根本知识的混乱。

    客体在彼岸,物自体在彼岸,知与在之间出现了一条鸿沟。

    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是来解决这条鸿沟的。

    黑格尔说,你所说的世界永远是精神界的存在,精神是无法超脱的边界。

    黑格尔用辩证法证明了客观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异化呈现,两者相互转化而又同一。

    绝对精神的外部转化,异化形态被视为对象,而当你对它有所认知的时候,又回归为精神。

    知与在的关系竟然在绝对精神中消解。

    所以后来很多的哲学家对黑格尔的论证进行了批判,认为是一派胡言。

    但是黑格尔对感知封闭性的确认,却是不可争议的。

    知与在的讨论在哲学界告一段落,后来再无人触碰,但却留下了更多的问题和疑问。也许这个开口便是人类哲学的下一次飞跃,后科学时代的到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与“在”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z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