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经》中有高人悟得:本有可度,本无可袪。意思就是说,人是意识与机体的结合物,本我与本性本来可有的可以通过修行佛法可以重新获得,比如“道与真理”。本我与本性中本来没有的可能通过医治可以袪除病症,比如各种病症。所以说,世人得病可求医,世人得道可求佛。切不可因得病而生求道佛之心,佛袪不了你的身病。更不可想得道而生求医之心,医生无法给你求道之法,更给不你了“道”。就连菩萨也治不你的病。《金刚经》本分中佛祖如来对须菩提说道:“须菩提!菩萨也是要明白‘是物、非物、名物’的道理,如果明白这样的道理,她就是真的菩萨,是真如清净,如果她将普度众生的责任当作分内事,则为菩萨,如果她自称为‘菩萨’,并心存普度众生之事,并心记普度众生之事,且心念普度众生之事,则不能称之为普萨,这是因为她住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诸相,这是什么缘故呢?” 佛祖如来为须菩提解答了这个问,顺势说道:“须菩提!只此清净者,名为菩萨,实无别法名曰菩萨。所以如来我,说性中无四相,真性空空洞洞,不是无众生,并无所谓菩萨,可知更无所谓灭度。”还是那句话,施者忘施,得者忘得,这是清净者,不能你施舍了想有得名之念,更不能得到了想有报恩之思。报恩是人类的意识形态之得,并不是自然思想之为。
人类社会依之生活的自然界承载与孕育了万物(包括人类),这是多么大的功德,但是并没有要求万物(包括人类)回报分毫。这就是道,孕育万物,而不追回报,这就是德,包容一切,而不求一形一相。
现实告诉我们,世人做事一切都是为了求名求利,行动代替了目的,太直接太利益,不按规律办事,不知道顺势而为,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不明白什么是真谛,不理解道法自然的法则。世人很多都不知道得了病要到医院医治的道理,偏要求道求仙来治,就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明白,还要修行,还要超度,这是痴人妄想。正是世人的痴迷(也就是寿者相)才会有世上那么多的“大师”“活佛”的存在。这些所谓的“大师”“活佛”正是利用了社会中暂时存在的社会问题才会利用这样的问题诱骗世人。
曾几何时,
“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才会让一些“邪教”趁虚而入欺骗广大群众。修行者无罪,欺骗者当惩,当世者应责,修行者受骗,只因无知愚昧,无知愚昧当属痴迷,痴迷不悟只因修行不够,修行不够上当自然,自然之事自然而然,无怨无悔,切不可怨天怨地怨别人。 世人心中的菩萨如有了救人之心之念,在佛祖眼中都不能算作菩萨,修行为空,何况世人。所以,帮人度人是世人的分内之事,切不可为此而求人报恩更不可有留名于世的想法,更不能利用佛教为人袪病。凡是声称能为世人袪病的传法者都是“邪教”,凡是宣扬依佛而为能“消灾”的传法者皆为正宗传佛者。
网友评论